紅色果實不是補血神器 動物性食物才是改善貧血好幫手

2024-06-26     央廣網

很多人將補血、改善貧血的目光鎖定在紅棗、紅皮花生、紅豆、紅糖、車厘子這些紅色食物上。這些食物是否能改善貧血?天津醫院營養科醫生李冉解釋說,由於人體對植物來源鐵元素的吸收率低,即便是含鐵量豐富的植物性食物,也不能達到補充鐵元素、改善貧血的效果。真正能補鐵、改善貧血的食物是紅色肉類、動物肝臟、動物血製品和海產品。

李冉說,多數貧血患者屬於缺鐵性貧血,除了使用藥物,也可通過攝取含鐵豐富的食物來改善,但植物性食物補鐵作用很有限,並不能達到治療缺鐵性貧血的效果。比如紅棗、紅皮花生、紅豆中所含鐵為非血紅素鐵,吸收率低,一般僅為1%至5%。且紅棗的含鐵量只有豬肝的1/10。但花生的紅衣能抑制纖維蛋白溶解,增加血小板含量,對某些特定出血引起的貧血有一定效果,對缺鐵性貧血無效。紅豆含鐵量豐富(約為7.1毫克/100克),但它仍是植物來源的鐵,對缺鐵性貧血只能起到一些輔助作用。不少女性經期用紅糖水緩解痛經,讓人誤以為它能補血。其實,紅糖平均含鐵量為2.433毫克/100克,對補血沒有任何神奇功效。車厘子外表紅得發黑,讓人覺得它含鐵量一定很高。事實上,車厘子的鐵含量僅為0.4毫克/100克,比蘋果略高,而獼猴桃含鐵1.2毫克/100克,是車厘子的3倍。

豬肉、牛肉、羊肉中的血紅素鐵較為豐富,是保障日常鐵攝入的基礎,且利用率高,建議貧血患者多食用肉類。動物肝臟中的鐵含量比肉要高數倍,無禁忌疾病的話,每2周最好能有1次至2次的動物肝臟攝入,每次25克至50克就能補充不少的鐵元素,無須吃得太頻繁,否則可能導致維生素A過量。動物血製品中紅細胞的鐵為血紅素鐵,例如鴨血,其鐵的含量高達30毫克/100克,是豬瘦肉的10倍左右,是「以血補血」的最好選擇。海產品中常見的蟶子、花蛤的鐵含量比紅肉更高,其中的鐵也是吸收率高的血紅素鐵,並且海產品脂肪含量較低,相較於紅肉更加健康。貝殼類海產品同時富含鋅,有助於造血。(通訊員 劉克臻)

文章來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zh-hk/f3fe3aaa94efbd29b3087157ef86bf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