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西城區柳蔭街,有一座占地6萬平米的大宅子,是中國最大的四合院。這裡一直被傳為是《紅樓夢》里賈府與大觀園的原型,這就是恭王府。恭王府是現今北京城內保存最完整,結構最為典型的王府院落。它的第一位修建者是乾隆時期的寵臣和珅,嘉慶四年(1799年)和珅獲罪後,宅地入關,賜慶郡王永璘居住,此處升格為王府。
1913年紐約恭親王收藏專場拍賣圖錄節選
傳到第三代奕劻,照例降襲貝勒,已沒有資格居住在王府,因而另賜宅第,此府於咸豐元年(1850年)改賜恭親王奕訢,從此這裡被稱作恭王府。然而當舊時王謝堂前燕褪去了昔日的榮華,曾經皇室「血統」的家具也逐漸散佚。
只有那些宮廷式的建築,以其獨具的霸氣彰顯著它那曾經的輝煌。其實,這裡曾經就是個「寶庫」。
恭王府舊藏 御製紫檀漆地嵌玉圓光大座屏
恭王府的藏寶歷史可以追溯到和珅時期,所藏之豐無需贅述。自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後,恭王府就同其他眾多清代王府一樣一天天走向衰落。時隔百年後很難再了解到這些被賣物品的確切情況,但還是能根據一些文獻記載找到恭王府流散文物的重要線索,透過這些線索,恭王府的文物也露出了比較清晰的輪廓。
恭王府舊藏 御製紫檀漆地嵌玉圓光大座屏
當然最早和珅在府中所藏珍寶,隨著他被抄家,東西也都全部充公。從今天的角度看,現有據可循的恭王府文物指兩方面內容,一是恭親王真正用作收藏和鑑賞的文物,二是恭王府日常使用的物品,包括生活用品、實用藝術品及裝飾品。目前所找到的文物線索,主要包括家具、字畫和古玩。
台北故宮展恭王府舊藏
家具線索主要有二。其一,《台北故宮文物月刊》中《清代王室家具》一文中提到:「本院近承行政院撥列專款,向東吳大學價購前清恭親王府紫檀雕花家具一批,共二十項,三十三件,包括王榻、王座、平頭案……龍首象座燈等,既華麗又優美,雕工精緻,線條流暢,氣魄恢宏,不愧為王府用具。」
恭王府舊藏 紫檀寶座一件
台北故宮的這批恭王府家具是1983年徵集來的。原寶物持有人一直肯定地說是前輩從前清恭親王府得到,從北平運至上海,1949年前後從上海轉運香港,後輾轉運抵台灣。據說,出讓者將此批家具轉讓台北故宮後,在其要求下,全部徵集款項轉入東吳大學帳戶後便杳無音訊,從此不知下落。故這批家具的出處、傳承、沿革情況是以出讓人的口述為依據的。
恭王府舊藏 紫檀寶座一件
這批家具的材質全部為名貴紫檀木,且選料用材奢華,工藝手法繁複多樣,有浮雕、透雕、鑲嵌、描金、漆地等技藝;還使用了和田白玉、碧玉、染色象牙、掐絲琺琅、鎏金銅飾等多種名貴的裝飾材料。尤其書案、寶座、腳踏、文具箱、頂箱櫃等器物上雕有代表皇權的裝飾紋飾「海水江崖紋」及「雲龍紋」,而且龍紋的規格是皇帝及親王專用的五爪雲龍。
紫檀寶座靠背素板正中陰刻隸書銘文
總結上述表相特徵,充分證實了這批家具出自清宮造辦處的依據是可靠的。按照大清會典的規制規定,這種材質、工藝、紋飾、尺寸家具的使用權僅限於皇帝和親王,因此台北故宮收藏的這批紫檀家具曾被恭邸所藏,被恭王使用的結論從理論上推論是成立的。
紫檀寶座靠背素板正中陰刻隸書銘文拓片
還有一批恭王府家具被保存在北京戒台寺。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咸豐皇帝在熱河避暑山莊駕崩。慈禧藉機與恭親王奕訢聯合策劃並實施了「北京政變」,使慈禧成功地實現了「垂簾聽政」。奕訢因政變有功被授以議政大臣、軍機處行走、宗人府宗令等重任,集軍政、外交、皇室事務等大權於一身。最終,權力日益集中的奕訢逐漸成為慈禧的心腹大患。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三月,慈禧借清軍在中法戰爭中失利之名,撤消了奕訢一切職務。
北京戒台寺恭王府家具
被慈禧從清王朝統治核心邊緣化的奕訢在經過幾番大榮大辱之後,官場的沉浮使其意志消沉,決意隱退仕途,與世無爭。他將府邸標誌親王地位的青紅色堂帘子全部撤下,換成藍色,表示恭王府及府主與民無異,以求平民的淡泊,同時以養疴為由避開政治漩渦,此時的奕訢感嘆道:「金紫滿身皆外物,文章千古亦虛名……猛拍闌干思往事,一場春夢不分明。」 從此隱居西山戒台寺不問政事長達十年之久。
北京戒台寺恭王府家具
戒台寺所存的這批家具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由恭親王奕訢從恭王府帶至戒台寺。也正是由於當時的政治因素和歷史背景,這批家具的裝飾等級、工藝等級、材質等級都趨於明顯的平民化。
溥心畬在恭王府花園寒玉堂月台
除此之外,還有一大批恭王府的珍玩字畫在1912年流散。奕訢是道光帝第六子,咸豐帝異母弟,清朝鐵帽王之一。自幼精讀經史,漢學功底深厚,同時又精通鑑定,利用權勢、掌握財力擁有一批歷代名畫古蹟。這批書畫來源,主要來自宮廷賞賜、充足資金自行購買,或利用職務之便獲得,這其中就有著名的西晉陸機《平復帖》。
恭王府舊藏 陸機《平復帖》
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老恭王奕訢帶著極為複雜的心情走完了蹉跎的一生。奕訢之嫡孫溥偉襲恭親王爵位。兩年後的1900年,八國聯軍攻占北京,大清帝國步入倒計時,1911年爆發的辛亥革命使清王朝走到了最後的時刻,當時溥偉逃往青島圖謀復辟,把《平復帖》在內的許多珍品留給其弟溥心畲。張伯駒得聞溥心畲要將《平復帖》賣給外國人,便花重金將其購得,才使得這一傳世名作留在國內。
恭王府舊藏 韓干《照夜白圖》
但是,更多恭王府舊藏的珍玩字畫缺沒這麼幸運。從溥心畬變賣收藏古畫看到了一代帝王后代從興旺走向衰敗的生活狀態,因為急需用錢,他的隨意變賣導致無法逆轉的後果。一幅曠世名畫韓斡《照夜白圖卷》如今靜靜地躺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當年他將此畫以1萬銀元的價格轉讓給了英國著名古董商戴維德。
恭王府舊藏 易元吉《聚猿圖》局部
恭王府的古代書畫主要還是流入日本居多,粗略統計,主要有三位大藏家經手過這些古蹟。其中之一是阿部房次郎,此人是日本關西紡織業巨頭,之所以能介入收藏,主要是日本學者內藤湖南的建議。內藤湖南作為阿部房次郎的顧問和鑑定者,從恭王府獲得了北宋易元吉的《聚猿圖》和宋佚名《 群牛散牧圖》。1937年阿部房次郎逝世後,其長子將父親畢生收藏的160多件中國古代書畫捐贈給大阪市立美術館。
恭王府舊藏 唐顏真卿《自書告身帖 》局部
奕訢當年獲得清宮收藏並非都是強取所得,也有賞賜獲取,唐顏真卿《自書告身帖 》,自宋以來就傳為顏真卿的真跡,上面鈐有「紹興」、「內殿秘書之印」、「安歧之印」、「乾隆御覽」、「恭親王章」等鑑藏印。這些印記證實傳承來源。
恭王府舊藏 唐顏真卿《自書告身帖 》局部
1930年,溥偉將此作賣給了日本三菱公司。三菱公司的第二任社長岩崎彌之助喜愛東洋名物,廣泛收藏,並在19世紀初建立了著名的靜嘉堂文庫。然而這幅作品最後並沒有留在此地,1930年7月,日本書畫家中村不折以3萬日元從三菱公司買下,現藏在日本書道博物館。
(傳)北宋 李成《喬松平遠圖》
日本藏家收穫恭王府舊藏書畫最多的要屬山本悌二郎,關於這位藏家介紹資料很少。只知道,他是日本的政治家、實業家,曾任農林大臣,是昭和時期日本外相有田八郎的弟弟。
山本悌二郎收藏的中國書畫相當精良,早在1931年就編有《澄懷堂書畫目錄》,裡面收入了1176件作品,其中以(傳)李成《喬松平遠圖》為首。1994年澄懷堂美術館成立,它被業內稱為日本私人收藏中國書畫最大規模的展館。
祝允明 《 和陶飲酒詩冊 》 台北故宮版本
澄懷堂美術館大概有10多層樓高,館內藏的多數是宋元明清為主的中國書畫,其質量、數量上足以誇稱全世界。有記載為夠自恭王府的作品包括,祝允明 《臨黃庭經卷 》、《 和陶飲酒詩冊 》,仇英《 梅花公主圖立軸 》,方瓊《 設色山水圖》,李世淖 《仿趙千里聽泉圖立軸 》,張照《臨米天馬賦帖 》。
恭王府舊藏《五色鸚鵡圖卷》局部
另外山本悌二郎經手的最著名的作品是宋徽宗的《五色鸚鵡圖卷》,它被溥偉賣給琉璃廠的古董商,山本悌二郎從日本人江藤濤雄買到,二戰後,又被波士頓美術館東方部負責人富田幸次郎買入,這是恭王府書畫舊藏二次再交易的少見事例。
恭王府舊藏 嵌百寶松鶴如意寶瓶形大座屏
除此之外,當年大肆在中國購買藝術品的山中商會也購得了為數不少的恭王府舊藏。山中商會的創始人山中定次郎當年獲知溥偉和溥心畲急著出手恭王府所藏之物時,他意識到「無論哪位商人,這是一生不會再有的事情!」 於是專程從日本趕到北平,在友人岡田友次、山中六三郎的陪同下進入森嚴的恭親王府。
恭王府舊藏 嵌百寶松鶴如意寶瓶形大座屏
山中定次郎在回憶中記錄:「恭王的管家用雙手捧起一堆翡翠飾品問道:『這些東西你打算出多少錢收?』我心中驚喜,暗想:這次買賣做大了!」這次山中商會從恭王府買走的文物、藝術品依據山中商會留存的銷售記錄及引證近幾年世界範圍拍賣市場中出現的標明來源於山中商會的恭王府文物,應不低於2000餘件(套),其中家具約在20件(套)左右。
恭王府舊藏 陳容《九龍圖》
目前可以查到當年為山中商會購得的最有名的一件恭王府舊藏是南宋陳容的《九龍圖》。因波士頓美術館東方部主任的羅吉與山中商會交往密切,這幅作品最後流入波士頓美術館。山中商會此後多次舉辦專場拍賣出手這些藏品。每每這些藏品頂著「恭王府」與「山中商會」這兩張金字招牌,一經出現就會吸引全世界的資深藏家關注。
恭王府舊藏嵌寶時鐘
就在上個月日本美協古代藝術甄選夜場拍賣中,兩件山中商會經手的恭王府舊藏再度重現「江湖」。為了證明兩件文物的來源,日本美協官方亮出了詳細資料,嵌寶時鐘曾參加過大阪美術俱樂部展覽會,當年的展覽圖錄依然清晰可見。仔細對比,圖錄中170號展品與這件嵌寶時鐘別無二致,凈高39公分的鐘體與圖錄中的「一尺三寸」吻合,可以確定它就是原物無疑。
鍾圖錄
看著悉數散落的恭王府舊藏,再回看如今空空如也的恭王府藏寶樓,想像當年和珅建造的那108間金碧輝煌的藏室,即使恭親王奕訢的收藏不能把它填滿,而如今都已物是人非。雖世間忽榮忽枯、忽麗忽朽,沒有誰的收藏可以永恆,但珍寶流落他鄉總使人惋惜不已,只願此類歷史不再重演。願每一件國寶都如張伯駒先生所言:「予之煙雲過眼,所獲已多。故予所收蓄,不必終予身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傳有緒。」
文章來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zh-hk/F-YjH3IBnkjnB-0zgyu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