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讀的《靜夜思》,被明朝人改了兩字,李白的原版更詩意!

2023-04-16     歷史述

原標題:現在我們讀的《靜夜思》,被明朝人改了兩字,李白的原版更詩意!

現在我們讀的《靜夜思》,被明朝人改了兩字,李白的原版更詩意!

歷史茗堂丨原創

說起李白,大家應該都耳熟能詳。李白的詩歌伴隨著我們長大,當我們還是一個孩童的時候,就可以背出「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詩句;等到我們進入小學校園後,老師開始教我們背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古詩;到了中學又學習了「長飛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到了高中還會學習「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我們通過學習李白的詩,可以從中學到李白放蕩不羈,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但是我們現如今學的這些詩句,都是李白寫的原版嗎?

其實並不然,李白作為唐代的「詩仙」,一輩子都在寫詩。說起李白寫詩的本事,當然是化腐朽為神奇、巧奪天工了。我們都知道李白是一個放蕩不羈的人,非常喜歡喝酒,李白幾乎所有的名句都是喝酒的時候作的。喝完酒的李白將所有的煩心事都忘掉,開始豪言壯志。一般李白酒醒之後,將大部分的詩句都忘記了。能夠記起來的也是一些零星片段,所以這就是詩歌被改動的一個原因。其次就是因為李白的思想過於超前,後人為了能讓李白的詩歌流傳下去,便將詩歌做了簡單的改動。這樣說大家可能雲里霧裡的,我們來看一個具體的例子吧!

在李白寫的「將進酒」裡面有一句「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這句詩句很好理解,就是說歷史上所有的聖賢幾乎都沒有留下什麼名氣,但只有喜歡飲酒的詩人才能名垂千史。李白把自己和聖賢做比較,更能突出李白的放蕩不羈和狂妄的人格魅力。不過這句詩是被後人改動過的,真正的版本好多人都不知道。李白寫下的是「古來賢者皆死盡,惟有飲者留其名」,看過這句詩句後,大家應該就明白為什麼後人將詩句改動了!「死盡」這個詞用的太過於極端,不符合常人的邏輯,所以這句詩就被改動了。

前面說的是李白最為著名的長詩,接下來就說一下李白的短詩吧。說起李白的《靜夜思》,大家應該都背得滾瓜爛熟的。但是現在我們所背誦的版本是明代時期被人改動過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寫的就是明亮的月光照在窗戶紙上,好像是泛起了一層白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說的是李白看到一輪明月後,不由自主的想起了自己的故鄉。這句詩是李白於九月十五日在揚州的旅館作下的,我們都知道十五日是月亮最圓的一天,怪不得引出了李白的思鄉之情。這首歌至今還在國內外廣為流傳,稱得上為李白的名作。

但其實原來的版本是「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抬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不得不說李白這首詩原作的意境非常的美,這首詩雖然和改動的版本相差無幾,但是詩中的「山月」,更是將本詩推上了另一層的境界。山月說明了李白是住在山間的,由此可以想像出此時此景的靜謐,李白獨自一人站在柵欄旁邊,不經意的瞧見月亮,想起現如今已經是十五了啊。故鄉的月光一定也是如此,可惜我不能看到故鄉那一輪山月。不得不說山月使用的實在是太妙了!山月和海月是古代詩人經常使用描述月亮的,文人氣息非常重,所表達的意境也是明月所無法比擬的。

明朝的文人雖然將詩句進行了改動,但是詩歌本身的已經並沒有改變,反而更加適合民間廣為流傳。這樣講大家可能不是很清楚,李白的原詩意境層次高,民間百姓不易理解,而修改後的版本直截了當,更符合大眾的審美。「明月光」這個地方的改動,大家一下子就能看出來是月亮照出來的光,「明月」也是直接的說出此時的明月不是平常的月亮,而是一輪圓月。但是這首歌失去了李白固有的放蕩,更加專注於詩歌本身。不知道大家更欣賞哪一個版本呢?

李白雖是詩仙,一輩子做過無數的詩歌,但是也沒有完成想要為國家效力的理想,終身鬱鬱寡歡,不得志。雖然平時在詩歌中都是一個輕視權貴和藐視官員的形象,但是這何嘗不是刀子嘴豆腐心呢?關於李白被改動過的詩歌,你還知道多少?

編輯:梁曉茗

專注歷史文化解說,縱觀古今人文趣事,精彩發現,就在你身邊!快來關注我吧

文章來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zh-hk/6721cafcacf38117559c64b5b3a18c2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