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為何一心報國,卻屢屢受挫?漂泊流浪又為何客死他鄉?

2023-06-27     歷史述

原標題:杜甫為何一心報國,卻屢屢受挫?漂泊流浪又為何客死他鄉?

杜甫在長安呆了10年,唐玄宗剛剛封他一個官職,安史之亂爆發了。長安一帶的百姓紛紛逃難。杜甫的一家,也擠在難民的行列里,吃盡了千辛萬苦,好容易找到一個農村,把家安頓下來。正在這時候,他聽到唐肅宗在靈武即位的消息,就離開家投奔肅宗,哪想到在半路上碰到叛軍,被抓到長安。

長安已經陷落在叛軍手裡,叛軍到處燒殺搶掠,宮殿和民房在大火中熊熊燃燒。唐王朝的官員,有的投降了,有的被叛軍解送到洛陽去。杜甫被抓到長安以後,叛軍的頭目看他不像什麼大官,就把他放了。第二年,杜甫從長安逃了出來,打聽到唐肅宗已經到鳳翔(今陝西鳳翔),就趕到鳳翔去見肅宗。那個時候,杜甫已經窮得連一套像樣的衣服都沒有了,身上披的是一件露出手肘的破大褂,腳上穿的是一雙舊麻鞋。唐肅宗對杜甫長途跋涉投奔朝廷,表示讚賞,派他一個左拾遺的官職。左拾遺是個諫官。

唐肅宗雖然給杜甫這個官職,可並沒重用他的意思。杜甫卻認真地辦起事來,過了不久,宰相房琯被唐肅宗撤了,杜甫認為房琯很有才能,不該把他罷免,就上了奏章向肅宗進諫。這一來,得罪了肅宗,虧得有人在唐肅宗面前說了好話,才把他放回家去。唐軍收復長安以後,杜甫也跟著許多官員一起回到長安。唐肅宗把他派到華州(今陝西華縣)做個管理祭祀、學校工作的小官。杜甫帶著失意的心情,來到華州。

漂泊流離的生活47歲時,杜甫棄官到秦州。因為關中鬧了一場大旱災,杜甫在那裡窮得過不下去,帶了全家流亡到成都,依靠朋友的幫助,他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邊,造了一座草堂,在那裡過了將近4年的隱居生活。其間,他曾出任劍南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所以又被人稱為「杜工部」。後來,因為他的朋友死去,在成都沒有依靠,又帶了全家向東流亡。杜甫晚年攜家眷從四川外出漫遊,在湘江的船上得病,不久死去。

本文為一點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zh-hk/64363ed29ab0d67a64f20117a07032e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