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他因發明這個字,被罵上「民國熱搜」,如今大家都要使用

2023-04-23   歷史述

原標題:1920年,他因發明這個字,被罵上「民國熱搜」,如今大家都要使用

如今的網絡對於男女平權的討論真是熱鬧,眾說紛紜,公眾人物更是謹言慎行,生怕招惹了部分偏激的人群,惹來血雨腥風。今天小編想帶大家了解的這個字,是再平常不過的第三人稱「她」字。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大約在1300多年前出現的殷商時期甲骨文,算是最早的漢字了。此後更是經過了上千年的演化與發展,從我們熟悉的書法字體:楷書、草書、行書、小篆……到現在許許多多的網絡字體,漢字從來沒有停下發展的腳步。

要知道,中國的鄰國,如韓國、日本等,都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漢字當然也在其中。不過,在漢字發展過程中,還有許多不為人知的小故事,就比如,今天我們提到的漢字「她」來說,為什麼這麼簡簡單單的一個「她」字,在剛剛面世的時候,它的創造者著名文學家劉半農先生被當時女性罵得是「狗血噴頭」,還得讓我細細道來。

大家或許並不知道劉半農是何許人也。

劉半農,江蘇江陰人,出生於清朝光緒十七年。出生在一個貧窮的知識分子家庭。劉半農自幼喜愛讀書,在父親的教導下,更是對文學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小小年紀就決定了要踏上文學的道路。

成年之後,他從事編譯的工作,廣讀古今中外書籍,翻譯的同時也不忘創作。1917年,劉半農發表文章《我之文學改良觀》,北大的校長蔡元培先生立馬注意到了這個年輕人,並對文章中劉半農對文學革命深刻的見解讚不絕口。

1920年,劉半農寫了一篇名為《教我如何不想她》的文章,一石激起千層浪。

「她」一子,就在這篇文章被首創了出來,這就不得不提一提劉半農擔任編譯員的工作經歷了。在大量的翻譯過程中,「she」這個單詞一直讓他飽受困擾,因為那時候,還沒有「她」和「它」。每每碰到「she」他都要斟酌許久,是翻譯成「女的」「那女的」還是「他女」即使是這樣,也會非常影響表達和閱讀體驗。

索性,劉半農就發明出了一個「她」簡單明了。可是這被我們如今廣泛運用的「她」怎麼在民國初期這麼難以推廣呢?劉半農為什麼被口誅筆伐呢?

民國初期,在新文化運動的浪潮下,女性的思想逐漸崛起,爭取平等的問題一直在風口浪尖。「她」字一出,就遭到了許多詰問。「為什麼只單單為女性造字,男性呢?」「為什麼第一人稱沒有男女之別,第三人稱就有了呢?」「這不是又將男女區別開來了嗎?」持反對意見的不僅有部分女性主義學家,還有封建保守勢力。劉半農首當其衝,遭受了長達幾年的謾罵攻擊。

當然,支持並且欣然接受的人也不少,比如胡適、魯迅先生等文學界的大師,他們認為「她」字是婦女思想的解放,並用「她」來代替「伊」廣泛運用到自己的作品中,有了文學大咖的力挺,「她」也漸漸得到了推廣。這場造字引發的討論,終於還是在人們習慣運用後停息了,民間也漸漸出現了讚揚的聲音!

漢字,博大精深,形的優美貼切,意的準確明了,創造一個漢字,實屬不易。其實任何東西從無到有的過程都是十分艱辛的,只要你認為值得,那就堅持本心,堅定不移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