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曼第登陸中的工程學奇蹟,保障了百萬盟軍後勤的桑樹人工港

2023-05-25     歷史述

原標題:諾曼第登陸中的工程學奇蹟,保障了百萬盟軍後勤的桑樹人工港

如果提起諾曼第登陸,估計很多人想到的都是《拯救大兵瑞恩》里那場慘烈的登陸戰,士兵們從打開的登陸艇中衝出,然後成排成排的被德軍的機槍打死。在經過了艱苦卓絕的戰鬥之後,盟軍的小伙子們終於擊退了據守工事的德軍,成功的登上了法國的土地。通常來說,我們對於諾曼第登陸的印象都是這樣的,認為盟軍只要登上諾曼第之後,就可以輕鬆取得戰爭的勝利了。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盟軍搶灘登陸成功之後,還要面臨一個巨大的問題——登陸部隊固然是頂著傷亡搶下了灘頭,可是後續部隊要如何上來呢?盟軍為了這次作戰籌備的兵力物資極多,光是部隊就有百萬之眾,作戰物資更是堆積如山,要把這些部隊運上法國的土地,那可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如果這些物資不能按時送上來的話,估計盟軍別說解放法國,一個不小心都可能會被德國人趕下大海。

事實上,後勤問題是諾曼第登陸的一個核心問題,這也是盟軍在多次登陸作戰中累積的經驗。部隊搶灘登陸成功只是一個開始,如何將後續部隊和作戰物資源源不斷的送上島嶼才是關鍵。畢竟登陸部隊很快就容易遭到敵方的反撲,如果沒有強大的後續部隊支援,沒有足夠的作戰物資支撐的話,恐怕整個登陸作戰都有失敗的可能。這一點無論是在地中海的登陸作戰,或是在太平洋戰場的島嶼攻防戰里,盟軍都已經是深有體會了。

通常來說,這個方案有兩個解決辦法,第一個方案是通過運輸駁船和坦克登陸艇將物資和後續部隊送上灘頭,第二個方案則是通過奪取港口的方式,讓運輸船直接停靠在港口並卸下物資。但很不幸的是,第一個方案大多適用於太平洋戰場的島嶼爭奪戰,情況和諾曼第登陸完全不同,雖然可以支撐起搶灘登陸時所需的兵力和物資,但是卻不可能滿足整個後續行動的運力所需,對於解決實際問題的價值不大。

第二個方案相對靠譜不少,可問題一樣很多,那就是盟軍選擇的登陸地點是在諾曼第大區的下諾曼第區域,這裡基本都是沙灘,附近也沒有什麼像樣的港口,因此德軍在這裡的防禦力度不大。但是反過來講,盟軍在這裡登陸後也是短時間拿不到一個可用的港口。因為德軍從1940年的下半年就加固法國北部海岸所有港口的防禦,力求將這些地方變成堅不可摧的要塞,比如說加萊地區的防禦就異常堅固,登陸作戰根本不可能拿下這裡。

很明顯的,擺在盟軍面前的首要課題已經不是登陸戰的成功與否,因為諾曼第登陸十之八九是能夠成功。問題的關鍵在於登陸成功之後,盟軍要如何把物資都上去。

對此,盟軍上下也是苦思冥想,如何能夠將物資送上灘頭。最終盟軍終於想出了一個絕妙的方案——在諾曼第登陸場造兩個港口出來。該方案在1943年8月的魁北克會議提出,負責此方案實施的是英國方面的港口委員會,該委員會的主要成員都是英國土木工程師學會的土木工程師們,他們將把不可能變為可能,即在諾曼第登陸實施前,完成人工港的設計和建造工作,並確保這些人工港能在諾曼第登陸後立刻組裝至諾曼第灘頭上。

按照港口委員會的計劃,他們將建造兩個桑樹人工港,分別是桑樹A港和桑樹B港口,而兩個港口將分別供美軍和英軍/大英國協部隊使用。桑樹港口本身將由內防波堤、外防波堤、浮動舟橋和多個浮動碼頭組成,長度約在9000米左右,在具體設計方案上,港口委員會想過多個方案,最後成功的方案是採用組合式設計——他們將先建造146個空心混凝土沉箱,每個沉箱的尺寸都不盡相同,這要根據沉沒處的水深來決定其具體尺寸。換句話,每一個沉箱都要特別定製,排水量從1772噸到6044噸不等。

按照計劃,這些沉箱會在被拖到距離海岸線一海里的5.5米等深線上,每個沉箱裡都有船員艙和讓其下沉的通海發,打開後十分鐘就沉到指定位置去坐沉,並組成一道防波堤。當防波堤完成之後,港口的第一步就算是完成了,但為了加強防波堤的抗風浪性,英國人還準備了3艘老舊軍艦和56艘老舊貨船,將其自沉在防波堤兩側,與此同時還準備了許多十字形鋼製構件,能夠固定在水下18米等深線上,組成一道新的防波堤。如此一來,英國人就能夠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防浪水域。

下一步則是較為關鍵的一步,英國人將準備把61米長、17米寬、18.4米高、排水量高達5000噸的鋼箱帶入防浪堤內,以便於這些鋼箱能夠相互連接,並且固定到海底下的鐵樁和鋼製構件上。完成上述步驟之後,完整的桑樹港就可以形成了,該人工港能夠同時停泊七艘吃水達10米的大型船艦、近20艘中型運輸船隻、400艘駁船和約1000艘小型船隻,能讓人工港每日達到12000噸貨物吞吐量,幾乎相當於英國的多佛爾港。

可是這一工程量十分浩大,光是要完成那些沉箱就需要22.2萬立方米的混凝土和31000噸鋼材和總長度超過140萬米的預製板件。而投入的人力則需要500名英國海軍的技術軍官、1000名英國海軍士兵和超過20000名英國工人。可以想像,當時僅僅沉箱一項,英國方面就必須投入海量人力。這還不包括那些鋼製沉箱、十字型鋼製構件和浮動碼頭等等,如果把這些算上的話,其工程量就更為龐大,而刨除港口委員會在港口設計階段花掉的時間外,英國方面實際只有半年時間去完成人工港。

如此巨大的工程量,幾乎需要整個英國傾其國力來完成。在當時,桑樹港項目被列為了最優先級的機密工程,所有的工程項目都必須為桑樹港讓步,幾乎所有與桑樹港相關的英國工廠企業都參與了進來。而英國的軍情五處更是全面出擊,任何試圖探聽桑樹港項目的人,都會受到軍情五處的嚴厲調查,嚴防桑樹港項目被德國人探知或是破壞。一句話,英國人幾乎是以舉國之力來完成這個將決定戰爭成敗的項目。

最終,英國方面在1944年6月前完成了整個桑樹港項目的全部部件,並在諾曼第登陸成功之後,按照預定計劃開始在奧馬哈海灘和黃金海灘,組建計劃中兩個桑樹港。儘管美軍的桑樹A港不幸在1944年6月19日遭遇的風暴中被摧毀,但是英軍的桑樹B港卻成功倖存了下來,一併承擔起了桑樹B港的重任。在桑樹B港投入使用的10個月里,盟軍有250萬人、50萬各型車輛和400萬噸物資登陸諾曼第。

結語

儘管很多補給還是通過直接運抵灘頭的方式交付部隊,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諾曼第登陸後缺乏合適的港口時,盟軍貨物主要還是依賴於桑樹港進行卸載。也正如美國方面評價的那樣,即便桑樹港在登陸里只有15%的價值,那也是決定性的15%。畢竟桑樹港在戰爭初期幫助盟軍運輸了大量的貨物,對於穩定軍心士氣有極大的幫助。而其在建設過程中使用的諸多技術,也為人類日後的人工港建設工作留下了大量的經驗可供借鑑。甚至於我們可以這樣說,在人類的工程史上,鮮少有這樣的工程奇蹟。

參考文獻:《CodeNameMulberry》

《ForceMulberry》

文章來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zh-hk/06e57a8fa749914bccfa774cbd75792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