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婷:民间收藏,逆境中求生存

2020-06-09     古籍

原标题:屈婷:民间收藏,逆境中求生存

中国民间有一句俗语:“乱世黄金,盛世收藏。”

乱世之时物价飞涨,黄金往往是硬通货,其本身质硬,好保管,也能保值;而在太平盛世,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进步,文物艺术品更有保值、升值的空间。

这句老话说的是生存生财的应对策略,在几千年来盛世与乱世的交替中不断得以验证,不无道理。

目前,新冠肺炎病毒仍在全球快速蔓延,人类面临着二战以来最大的危机。在疫情导致的重重危机中,诸多行业遭受沉重打击,文物艺术品收藏市场自然也被波及。

收藏作为艺术品市场的终端,在疫情之下发生了怎样的改变?此时购藏艺术品应注意什么?抄底、捡漏有多大可能?回眸历史上并不静好的岁月里,那些彪炳史册的收藏家如何抉择和作为?……

北齐《卢舍那法界人中像》石灰岩 图|刘强

受疫情影响,春节至“五一”,北京绝大部分聚集场所一直关门停业,但记者观察到,作为北京民间收藏的重镇——潘家园古玩市场自3月开门营业至今,人流量逐日增加,在4月中旬至5月几乎达到疫情前的热闹程度。设置在出入口的体温监测、行程轨迹查询以及市场内的商户、游客所佩戴的口罩,则提醒着人们时下依然是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但这似乎并没有妨碍憋了一段日子后人们亲近古玩的热情。

同比之下,全国其他地区的古玩市场受疫情影响究竟如何,文物艺术品行业又受到哪些冲击?

疫情期间的潘家园古玩市场 图|屈婷

疫情空窗期下的“活法”

“河南郑州和洛阳的七八个古玩市场虽然也在3月中旬就已开业,但和疫情爆发前一样,中高端的店面仍是门可罗雀。”在郑州华夏文化艺术博物馆执行馆长李宝宗看来,这可能与整个古玩市场的大环境有关——自2009年开始走下坡路,至今仍不知是否探底。

对于潘家园古玩市场的热度不减,李宝宗认为,可能多是地摊儿上的热闹或是在家憋得难受,想出来透透气、散散心的人。现在的潘家园古玩市场更多是在销售现代工艺品、古玩仿制品,或是较低端的古玩艺术品。据他了解,在北京天雅古玩城开店经营中高端古玩艺术品的人,还大都宅在家里,通过微信、微拍、抖音等线上方式来销售艺术品。

“今年受疫情影响,整个市场一片萧条,我们也是疫情解除之后才允许进入古玩城开店营业。疫情对平遥古城周边的古玩市场影响不是很大,一些好的文物艺术品价格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而是呈现出一种复苏状态。这说明文物艺术品经历了长时间的积累沉淀,目前仍是增值保值的投资方向之一,尤其在房价面临挤泡沫的时期,其自身的价值就更能显现出来。”入古玩行业近20年的陈朝国说,平遥古城目前有3个古玩城,紧临古城的还有张兰古玩市场——属于全国十大古玩市场之一,因此,这边从事古玩行业的人很多。自2017年以来,整个古玩市场及艺术品市场整体呈下降趋势,平遥古城和周边市区的不少同行此前是在外地开店,近两年有不少迁移回来。

疫情导致国内外很多拍卖行延迟开拍,一些重要的艺术博览会如香港巴塞尔取消或推后了,不仅对行业内的交流造成了很大影响,也给整个行业的交易和流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陈朝国在山西平遥典友古玩城经营着一家古玩店,他说自己于2019年送往长沙的一些拍卖藏品,目前仍在等待开拍。

仰韶文化北首岭类型花苞头红陶细颈瓶 高30cm

图|郑州市华夏文化艺术博物馆

西安古代石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副馆长刘强表示,疫情期间,少了往日的繁忙,多了很多空窗期,也能够静下心来梳理自己的收藏思路。“很多藏友通过微信来转发一些国内好的文物资源,将世界各国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图片进行横向对比,通过不断地总结和梳理,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甄别能力。”刘强还观察到,目前中国有大量文物是从国外回流的,随着国外疫情的愈发严重,很多物流也难以回到国内。“疫情对古玩城各商家的冲击很大,因为古玩行业必须要开门做生意,才能获得一定的客流量,现在我们只能期盼疫情早点结束。”

线上交易正当时

疫情使人们闭门禁足的同时,也让不少人对文物艺术品的销售方式有了新的选择和认识。记者在逛潘家园古玩市场时,看到有不少人持手机通过直播平台在销售艺术品或工艺品。

事实上,面对疫情,文物艺术品行业最明显的变化莫过于大众购藏方式的改变。“疫情前,人们主要利用周末和长假逛古玩市场来实地购选,而现在则是通过微信、微拍、抖音等方式销售古玩艺术品为主,逛古玩市场为辅的方式进行交易。”李宝宗说,虽然网络交易缓解了疫情期间很多商家的经济压力,但网络交易也存在一定弊端。“由于古玩艺术品的特殊性,有些东西不上手就很难判断真假以及残修状况,再加上一些不良商家存心坑蒙拐骗,买家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追责方式,等疫情在全世界范围得到彻底控制后,疫情前的购藏方式还是会逐渐恢复起来的。不过,这恐怕也得等到2021年底了吧。”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单系红陶鼓 高28.5cm

图|郑州市华夏文化艺术博物馆

刘强也认为,网络交易的方式在疫情阶段变得更加突出、更加便捷,这种方式更多依赖的是“诚信”二字。“目前通过线上销售的诚信商家很多,尤其是一些大型店铺更是以诚信为主。一方面会保证售出藏品的品质,另一方面也会承诺一两周内可退货,甚至永久包退,还会找更专业的人士帮藏家去辨别真伪。这样的平台越多,就会有更多的人在家利用手机来购藏文物艺术品,也让大家对线上销售有了新的认识。”

一些商家为了减少损失而压缩利润空间,对部分藏品做保本处理,甚至赔本处理。据李宝宗了解,在郑州、洛阳、新乡、安阳等地都有一些撑不下去的商家,在关门歇业前,请大家帮忙买走一些东西,而且基本是“只要还价,就能成交”。

对于博物馆行业如何减少损失,李宝宗说,博物馆和古玩市场的关系是单项买卖关系,博物馆是只买不卖的社会公益组织,受疫情影响,虽然买进的机会少了,但资金还在手里,所以也就不存在“将损失减少到最小”的问题;而且,古玩市场销售渠道变窄后,好多商家为了交房租,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大幅度降价,甚至亏本出货,这对只买不卖的博物馆而言,实际上是大批吃进的好时机。

此外,为了减少商家的成本,目前古玩行的应对措施,主要是对摆地摊的免费,对商户减免部分租金或推迟交租时间,至于国家层面帮助商家渡过难关的应对措施,目前还暂未听说。

西汉 瓦当 陶质

瓦当面“永受嘉福”4字凸起 鸟篆书

图|刘强

“现金为王”不是唯一法则

疫情爆发后,很多人认为“现金为王”,这也是大家对疫情未来发展的不明确所产生的一种焦虑。对此,李宝宗指出,现金流固然重要,但不幸的是,目前大部分人的现金流已经或即将要中断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文物艺术品市场的特殊性在于,当经济热透时,这个市场才能逐渐热起来;而一旦经济开始降温,文物艺术品市场就会立即“重感冒”。自2009年开始的下坡路还要走多久,还得看中美关系的走势,保守估计可能需要四五年以后才有探底反弹的希望。

“如果国家层面不能像拯救中小企业那样用低息或贴息的方式去救文物艺术品市场的话,那么疫情过后,古玩艺术品市场将面临更艰难的局面、更漫长的恢复期。当然,如果选择增发货币,能够尽快浇灌到古玩艺术品市场的话,这个局面会减轻很多,恢复期也会缩短很多。”李宝宗说。

眼下,虽然国内的疫情已经得到了有力控制,但相信此时藏家购藏文物艺术品会比往日更为慎重。对此,刘强建议,购藏文物艺术品首先要善于学习,而不是一味听别人讲,很多人买东西不是靠眼睛买,而是靠耳朵买;其次要买对、买精,买各个时期的代表性艺术品,这样才会有巨大的收藏潜力,否则就会导致投资失败、丧失投资信心。

汉代灰陶彩绘鹿角双翼神兽 高19cm 长21cm 宽 11cm

图|郑州市华夏文化艺术博物馆

陈朝国也指出,好的文物艺术品不仅可以传承,还能起到增值保值的作用。正如疫情期间,国内一些收藏大佬通过销售部分私藏艺术品来盘活资金度过难关。所以,在他看来,优质的文物艺术品具备较高的增值空间,当金融风险来临之时尤其如此。

在刘强看来,很多朋友抱着投机的心态去购藏艺术品是不可取的,因为这个行业的门槛很高,也更具挑战性,没有任何知识储备以及资金储备就想撬动这个板块,抱着一本万利、一夜暴富的想法是完全实现不了的。疫情之后,收藏市场可能还会面临一段低迷时期。但长远来看,未来的收藏市场会更好,因为“70后”“80后”已逐渐成为中国购藏文物艺术品的重要群体,他们的学习能力、所受教育程度以及对文物艺术品的认知都要远远高于以往的人群,他们会更冷静地思考支撑中国文化的根基,也会逐步改变以听名气、听故事为主的传统购藏形式。

虽然疫情导致百业冷清,民间收藏也放缓脚步,但陈朝国仍然看好未来的文物艺术品收藏市场:“未来随着国家各方面政策的出台,包括遗产税的征收,房地产红利空间的进一步压缩,我相信整个艺术品市场总体向好,大众收藏会成为一种趋势。与此同时,一些普品也会越来越难出手,市场会淘汰一些鉴赏水平及资金实力不足的古玩商人,这个领域也将迎来新的资本进入,出现新的局面。”

清 乾隆粉彩白菜(百财)罐 高22cm 直径22cm 出自晋商大家太谷曹家

图|陈朝国

收藏市场大家谈

陕西咸阳古陶博物馆馆长李帖霖:虽说受疫情影响,艺术品收藏市场有些疲软,但对真正热爱艺术品收藏的人来说,影响并不大。因为搞收藏的人都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这段时期购藏文物艺术品不会影响到他们的正常生活;其次,还有一部分人以此为生、养家糊口,他们随行就市,高进高出,低进低走,不会让这个市场坚持不下去。

甘肃藏友陈有忠:现在古玩市场的生意惨淡,每况愈下,古玩城所陈列的藏品质量也多是仿品、工艺品,现在“老货稀缺”,我们玩老货的也收不来东西,但真正玩文物的应该还可以。相信这种情况是暂时的,会逐渐好起来,也希望大家共同努力,通过“以藏养藏”的形式度过难关。眼下,古玩市场应该转型,从业者也应该转型,收藏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在我看来,将自己的一生所藏留给社会就是我转型的目标。

济南藏友“穿山乙”:疫情以来全国各地古玩市场都很低迷,行情差,加上文物严打,市场中没货可卖,货源枯竭是最大问题。今后的古玩行业会更坚难,会倒下一批人。

郑州藏友“晓天明辉”:受疫情影响,古玩市场实体店人流量急剧下降,市场冷清,各商户叫苦不迭,只能“割肉”自救。一些头脑灵光的商家,从实体转入网络,通过微信、微拍、抖音等渠道,试图吸引更多的买家,观望者众多,也产生了一定效果,一些稀有的古代艺术品,表现依旧不俗,拍卖成绩超出预期。但由于古代艺术品的特质,不是人人都具备专业的眼光和鉴定能力,所以出价购买者多以同行或深度爱好者为主。

古代艺术品之所以被大家认可,是可以保值增值的财富载体,正是因为其真、精、稀的特质,它浓缩了古人的智慧与创造,是华夏悠久历史的见证。网络营销在这个特殊时期,既解决了人与人之间不能接触,但又希望成交的难题,又培养了一大批新的古代艺术品受众。因此,随着疫情的好转,古代艺术品终将迎来春天,只要坚守得住,先解决生存——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郑州藏友“大饥荒”:这几个月我在家宅着通过网络买卖了几件东西,本地市场去了几次,几乎没有人流量,店铺生意也基本没有。现在的趋势是,很多朋友开始通过抖音、快手、淘宝等直播平台卖货,我身边就有几位做得还不错。目前,国内经济直线下降,下半年的行情也不容乐观,古玩行业举步维艰,如果没有互联网肯定“死”得更透。

三门峡藏友“澄泥砚”:店铺经营的最近几年都不太好,疫情期间更是雪上加霜。主要原因在于遇到了社会发展环境的挑战。首先,快捷的交通与物流业使人们可以在家通过微信朋友圈、微拍堂以及艺术品网站来选购自己心仪的收藏品。快捷的物流,可以不出门就拿到收藏品,怕损毁保价邮寄就好。其次,是古玩艺术品市场中精品减少所造成的压力。10多年前,艺术品市场火爆,精品迭出,国民经济状况良好,上升期的艺术品市场不成熟,价格相对优惠,有漏可捡;现在市场逐渐成熟,面临价格虚高而精品缺少的尴尬阶段,也是市场遭遇的瓶颈之一。最后,是这次漫长的疫情冲击。宅家的日子或许是反思与考量自己收藏是否成功的机会,一些藏家开始整理自己的旧藏,有多少赝品、多少精品,自己心里应有数。今后购买者因经济下行,购买藏品会更理性、睿智。

疫情造成的社会流动少了,逛店铺就变成了网上选购。所以,艺术品经营者应该换换思路,日本人很早就提出了“无店铺经营”的理念,微信、抖音、快手也应成为大家营销的手段之一。当然,老藏家还是喜欢古玩店上手鉴赏的氛围。那种实物的艺术冲击力是网上选购所缺失的,老友相见的品评交流也是网络交流所达不到的。所以,还是期盼疫情尽快结束,恢复正常交流,能回归以前的日子。

重庆藏友王建:今年整个古玩市场都不好,中国是率先受疫情影响的国家,让本身就不太起色的经济更是加剧了下行的速度。眼下,古玩市场一片萧条,实体店是完全不行,线上交易倒有一些。做这一行如果没有经济支撑,就很难流通,价格也就很难上去。现在做古玩的很多朋友都是在坚持。

洛阳藏友“老城砖”:随着经济的放缓和收入预期的降低,以及各地古玩城的低迷,有些藏友可能暂时不再进行交易,短时间内会造成收藏品市场的交易萎缩,但每次经济形势的变化都是一次大浪淘沙的过程,也会有新的收藏者进入,新老藏友的交替和更迭是正常现象,艺术品的稀缺性、人们的精神层面享受和古玩投资的保值特性决定了收藏市场会长久不衰,只是传统的交易方式可能会发生改变。

文章来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zh-hans/mNhxl3IBfGB4SiUwKxF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