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漏!旧书摊上淘到了一本清代字帖

2020-06-05     古籍

原标题:捡漏!旧书摊上淘到了一本清代字帖

省城市民子覃先生多年前从旧书摊淘到一本老字帖。据鉴定,这本字帖是《等慈寺碑》的清代拓本。由于年代久远,字帖封面丢失,品相略有残缺,但碑帖书法规整俊秀,拓片粘贴齐整。

旧书摊淘得老字帖

《等慈寺碑》中有“时逢无妄”一句,清嘉庆之前的拓本中,“无”字没有上面的一横。

李世民敕令刻碑

子覃先生收藏的这本字帖,拓自初唐名碑《等慈寺碑》,《等慈寺碑》是唐太宗敕令雕刻的七碑之一。

“《等慈寺碑》全称《大唐皇帝等慈寺之碑》,碑文由唐代文学家颜师古所撰,无书人姓名,也无立碑年月。”子覃先生说,这块碑的碑石原本在河南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当年秦王李世民率军大破王世充、窦建德,为统一中原奠定了基础。后在战处建寺,超度阵亡将士之灵,并立碑记叙战事、颂扬战功。

由于《等慈寺碑》碑石在20世纪50年代已经被破坏,所以,传世的《等慈寺碑》拓本弥足珍贵,历史文物价值也很高。

清代拓本中有“秘书少监轻车都尉琅玡县”一句,而在近代拓本中,将这句话误贴为“秘书都尉少监轻车玡县”。

书法技艺承上启下

《等慈寺碑》的碑文为楷书兼魏体字,共32行,每行65字。碑文作者颜师古是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伯父,学问深厚且擅长书法,但并不确定是否为作者本人所书。

“且不论书写者是谁,仅从书法角度看,这块碑的书法有北魏、隋朝遗风,又初具唐楷风范,是初唐书法中较为独特的一种。”子覃先生说,晚清著名的金石文字学家杨守敬在《平碑记》中说:等慈寺碑之书法“结构全法魏人,而姿态横生,劲利异常,无一弱笔,堪与欧虞(‘欧虞’指唐初四大书法家中的欧阳询、虞世南)抗行”。

“《等慈寺碑》书法字体结构严谨,行笔健劲,突出平行映衬的艺术效果,多用露锋而少用藏锋,横折笔画多用方笔而少用圆笔,捺脚长而放纵,是唐楷中的另一种独特风格。但一直被主流书法压制,没有得到弘扬。”子覃先生说,“实际上,练习楷书从它入手,既能上溯隋、北魏书法之雅隽,又能下寻中晚唐书法之婉丽。即使用它练硬笔书法,也很不错。”

这本字帖购于专业的古旧书刊公司——北京市中国书店。

字帖购于中国书店

得到这本《等慈寺碑》帖后,子覃先生翻阅大量资料去判断它的年代,经过多方考证,他得出结论——这本《等慈寺碑》帖是清中晚期的拓本。为何如此判断呢?

子覃先生说:“《等慈寺碑》中有‘时逢无妄’一句,大量史料显示,清代嘉庆之前的拓本中,‘无’字并没有上面的一横。我收藏的这本《等慈寺碑》帖中,‘无’字也没有一横。史料还显示,清道光年间的拓本上补刻有跋文(写在书籍或文章的后面,多用以评价内容或说明写作经过等的一种文体),无跋文的为前朝拓本,而这本拓本上并没有跋文。”

在近代的《等慈寺碑》拓本中,有将末行文字颠倒的情况,一般将“秘书少监轻车都尉琅玡县”误贴为“秘书都尉少监轻车玡县”。此外,这本拓本中,还夹了一张1959年5月9日的“北京市中国书店发货票”。而这家书店的业务范围主要是收售古旧书刊、碑帖拓片等,这说明这本《等慈寺碑》字帖来自于专业的古旧书刊公司。

子覃先生说,据目前的史料记载,明代以前从未见过传世的《等慈寺碑》拓本。据此他判断,他收藏的这本《等慈寺碑》拓本至少是清嘉庆之前的版本,而且拓片粘贴工整,极有可能是出自专业人士之手。

来源:西海都市报

文章来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zh-hans/W_Xbg3IBnkjnB-0zYzC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