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以历史为线轻松学成语故事

2020-04-02     古籍

在我们日常交流当中,成语是常常用到的词汇。成语所涉及的内容涵盖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人文等诸多领域。

成语是凝练的故事,它们是我们老祖宗生活交流中自然而然地产生的。有些表面上看起来晦涩难懂的词,只要了解成语背后的寓意,就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学习成语不能囫囵吞枣,只看表面意思,有可能闹笑话。

战国时期,有一个叫叶公的人,特别喜欢龙,近乎到了痴迷的程度。换个现代人的说法,那就是龙的迷弟。

后来真龙知道了此事,就从天而降到他家登门拜访。可不料,叶公推门一看到真龙,却被吓得魂飞魄散。

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

龙是人们想象中的神兽,它的身体像蟒蛇一样长,有鳞有角,能腾云驾雾,兴云致雨,造福万物。

古代帝王号称自己是“真龙天子”,我们如今称自己是“龙的传人”,龙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图腾象征。

其实,古人对龙的崇拜是有渊源的。

龙在中华文化中极其重要,在历代的文物中都出现了它的身影,比如战国时期的青铜龙、唐代的赤金走龙。

讲述成语背后的历史典故,以文物为证,还原历史,学习最原汁原味的成语。

陕西历史博物馆携手畅听旅行,继《神奇长安开讲啦》之后,为小朋友们献上国宝届的“趣味语文课”——

《博物馆里的成语课》

满足好奇心,激发想象力,用国宝讲述一个个有趣的成语故事。

01

成语+文物 事半功倍

枯燥的成语释义变成生动有趣的文物故事,平面的文字变成多维的空间,让孩子学习成语更容易。

02

文化+专业 启发孩子心灵

陕西历史博物馆副研究馆员,文物保管部文物征集科科长呼啸推荐,用传统文化的精粹,启发孩子的心灵。

03

开拓思维 培养孩子学习力

《博物馆里的成语课》不仅让孩子们有了基础的文化知识,更能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力,提高好奇心,发散思维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成语+历史文物的方式,开启孩子学习的大门,获得1+1>2 的效果!

领略成语典故与文物历史双重魅力

《博物馆里的成语课》

原价69元限时超特惠39.9元

畅听历史与文化

在博物馆里学成语

文章来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zh-hans/WH1uOHEBrZ4kL1VigqV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