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芹斋:艺术先驱还是卖国贼?

2020-06-08     古籍

原标题:卢芹斋:艺术先驱还是卖国贼?

卢芹斋,是二十世纪上半叶全球最大的一位中国艺术品商人, 也是一位充满争议的人物。他于1880年出生在浙江省的一个村庄,父亲是个瘾君子和赌徒。在他八岁时,母亲自杀身亡,父亲不久后也去世了。

他十五岁开始工作,在一个富有的外交官家庭当厨师。1902年,这位外交官被派往法国,卢芹斋也随其前往。随后外交官开了一家出售中国瓷器、地毯、漆器和丝绸的店铺,卢芹斋成了店员。有一天,这家店以一万美元的价格卖出一只宋朝的碗,而这只碗他们仅花了一点五美元从中国购得,可见利润何等惊人!

卢芹斋从中看到了机会,便于1908年在泰布街(Rue Taitbout)开了自己的店铺,并在北京、上海开设分店,销售中国艺术品。他选择的时机非常好。在欧洲和美国,人们对艺术品的兴趣与日俱增;在清朝末期和民国初年,政府对从中国出口艺 术品的控制也很薄弱。

一九三〇年代,卢芹斋在其公司留影 Pagoda Paris

卢芹斋才华横溢又颇具个人魅力。他开始从欧洲其他的商人 手中购买文物,并于1911年在北京和上海设立自己的办公室。他在中国构建了一个供货商网络,这些人可以从贫困的家庭、帝 王陵寝、纪念碑和寺庙等地获得文物。他购买了大量雕塑和壁画。卢芹斋培养欧洲和北美的富人和博物馆策展人成为自己的客 户。他用这些人能够理解的、西方的语言和年表向他们介绍所购 买的文物的知识。

他像条变色龙一样,根据谈话对象改变自己的衣着和谈话方 式。和西方人在一起时,他身穿潇洒帅气、裁剪得体的西装,打着有品位的领带,从不谈及在中国的朋友和生活;和中国人在一 起时,他则身穿长衫,闭口不谈在法国的家庭和生活。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他意识到全球的艺术市场中心已经从 欧洲转移到美国,于是在纽约开了一家画廊。

一九三〇年代,卢芹斋在其公司留影 Pagoda Paris

“他以一己之力,改变了西方人看待中国的方式。”美国宾夕 法尼亚州立大学考古学和人类学博物馆(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Museum of Archaeology and Anthropology)馆长朱利安 ·西格(Julian Siggers)说,“通过让西方的博物馆收集这些藏品,他使人们对中国学术领域的兴趣大增。正是这些收藏品促使艺术历史学家成 了汉学家。”

卢芹斋拓宽了西方收藏家的兴趣范围,从清朝陶瓷到古青铜 器、早期的陶器、古代玉器和佛像。他每年都去中国选择自己最喜爱的精品。他了解西方收藏者想要什么,并派人到中国满足他们的愿望。

他用个人资产在中国买了一座六层楼高的传统建筑,将其 拆除后在巴黎的高档区域重建。今天这座建筑被称为“巴黎红楼”(Pagoda Paris),位于蒙梭公园(Parc Monceau)附近的第八区。

拍摄于1928年的卢芹斋于巴黎营建的“红楼”

卢芹斋事业的成功,使许多中国人内心充满矛盾。一方面, 中国的艺术品能够在世界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受到富人和大博物馆的追捧,他们感到非常骄傲。卢芹斋为创造这种需求所作出的贡献比任何人都要大;但另一方面,这么多文物在没有适当监 管的情况下,以其比实际价值少得多的价钱就被出口到海外,又令中国人非常气愤。他们对卢芹斋本人和西方富有的收藏家都怀有这种矛盾的心理。

那志良在他的书里是这样描述卢芹斋的:欧美的博物馆、 收藏家,几乎是没有人不知道他的。……中国文物,经他手卖出去的,数量最多,真是国家的罪人。

经卢芹斋之手流出中国的北齐石雕

这的确是国内对卢芹斋的普遍看法。“他直接并大力地刺激 了中国的盗墓活动。”广州中山大学的历史系教授徐坚表示,“在卢芹斋最活跃的那些年,中国的文物蒙受了前所未有的损失。”

经卢芹斋之手流出中国的唐三彩骆驼一对

1950年,卢芹斋在货源被新成立的人民政府切断之后, 被迫清算了自己的库存。作为对这些质疑的响应,他写道:“当然会有一些我的同胞谴责我将文物带出中国,这些文物在今天被视为国宝……无论我从中国出口了多少文物,它们都是通过竞 争从市场上公开购买的。我很高兴我所出口的这些文物,今天能够安全地、精心地为子孙后代保留下来。因为我相信,如果它们还保留在中国,许多这些精美的文物都会被毁坏……我通过将中国的雕塑和文物带到西方,帮助了中国。”

经卢芹斋之手流出中国的商代青铜方罍 Pagoda Paris

2013年,法国女学者罗拉(Geraldine Lenain)出版著作《卢先生:一位亚洲艺术古董商的传奇人生》(Monsieur Loo,le roman d'un marchand d'art asiatique),书中写到她曾拜访卢芹斋在浙江省的老家,发现他每年都汇两千美元给家乡的亲戚。一九三七和一九三八年,他还曾汇钱给宋美龄支持抗日战争。

有位富有的艺术品收藏家名叫曹兴诚,曾于二十世纪七十年 代在台湾开创半导体产业,他为卢芹斋辩护。二〇一四年八月,《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发表了对他的访谈,他谈道:“如此众多的中国宝物流向海外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外国人对中国文化遗产的兴趣要大于中国人自己的兴趣。”

本文摘自《两岸故宫的世纪传奇》

文章来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zh-hans/TPcTknIBnkjnB-0zNit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