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从近岸到远海,下一步咋走?要超越美军需更先进技术突破

2023-12-27   陈虎点兵

原标题:中国海军从近岸到远海,下一步咋走?要超越美军需更先进技术突破

中国海军下一步往哪走?之前聊起中国海军,聊起中国海军的新舰艇。最终肯定会涉及中国海军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国海军向何处去的问题。

其实我的观点很简单,一个新兴的海军,如果有宏图大志,会一步一步从最基础的形态向终极形态发展。那么对于海军,初始形态是什么样子,终极形态又将是什么样子呢?

初始形态最简单,完成的任务是海防,是近岸近海防御。这时舰艇会围绕着岸基的兵力进行发展,比如:人民海军当年所说的“空潜快”,三个方向当中,快艇、航空兵应该都是基于岸基的作战力量,那个时候重点发展的岸防兵力、岸炮、岸导,这都是解决海防的问题,解决近岸防御的问题。

向下进一步发展,就要向更远的海域发展了。如果概括起来讲,作战目的由海防发展成了制海,也就是控制海洋。要发展制海兵力,防空、反潜,海上的远洋巡逻兵力,远洋控制的兵力,这些东西就要发展起来了,远海的侦察监控的兵力。

人民海军当前的兵力构成是向这个方向发展,并且逐渐完备起来了。再往下发展,或者终极形态应该是什么样子呢?

应该是发展由海向陆的作战力量。当年美国海军曾经提出过,冷战刚结束的时候,美国海军就推出了一个由海向陆的海军战略。后来发现对手越来越强大,很多的技术、很多的装备碰了钉子,失败了,现在由海向陆,它又不提了。

不管怎么说,发展对陆作战兵力,这才是海军终极的发展模式。现在看人民海军已经朝这个方向迈开了脚步。比如:航母兵力,这就属于由海向陆作战的骨干的火力投放平台和侦察监控平台。再比如:海军陆战队的发展,近些年人民海军陆战队的规模、装备和作战能力都有了较大规模的提升,这意味着向陆的作战能力在加强。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像两攻这一类的大型两栖舰艇,这些年造的不少,造的势头还很猛,大有“下饺子”的趋势。说明我们在发展向陆作战的兵力。

还有一些东西不容易看得到的,比如:天上的天基系统。作战不光是要打得到,还要看得到。打得到的东西大家很熟,看得到的东西就不一定很熟了。天基系统是解决超远程的监视和控制的最有效的平台。所以这一块应该也是发展的重点。

未来向陆作战的兵力,最关键的是要解决一个使用的成本效益问题。实际上攻陆的武器现在有地对地的、有空对地的,也有海对地的。三个比较起来,海对地最大的特点是效费比最高。地对地单位投掷重量的投掷成本是最高的,远程的或者洲际的地对地导弹基本上都是用来运载核弹头的,因为成本太高了,要把有效的投掷重量的威力最大化。

空基的投放力量相对来说要便宜一些,但是最便宜的还是海基的力量。毕竟海基很大的一段距离,是用船走过去的,船是当下交通工具当中单位成本最低、最便宜的。那么按照这个思路,将来发展更先进的对陆攻击力量的话,就要充分的考虑到成本效益的问题。

如果说能够有更先进的投放方式,比如:电磁投放方式或者说电磁和传统的火箭投放方式相结合的新的投放方式,可能产生一种效费比更高、更强大的攻陆作战能力。这可能是技术上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当然讲到未来方向,还有一个可能,就是向天基的发展。那是另外的一个话题了,在这里就不多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