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路天台┃《妙智寺 其一》 北宋•陈白

2024-01-21     墨香茶谣

原标题:诗路天台┃《妙智寺 其一》 北宋•陈白

台岭名将方丈齐,当年曾说二仙迷。

无人再得洞中信,空有桃花落剡溪。

释义:

妙智寺:即天台山白岩寺(在天台县白鹤镇上白岩村旁),在县西北三十里十四都。

宋末,僧普耀初憩此地,有神江白郎告曰: “此吾居也,以师德业尊广,愿推此室相奉。”遂呼“白岩”。

隋大业中,僧纯陀徙平地五十步。唐贞观十年赐号白岩寺,会昌中废。咸通二年重建,加“咸通”。

宋大中祥符六年改赐“妙智寺”,今复为"白岩寺”,旧有列秀亭及王羲之墨池存焉。

台岭:天台山的别称。

唐•白居易《台岭桂树》:“天台岭上凌霜桂,司马厅前委地丛。”

方丈: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之一。

晋•王嘉《拾遗记•高辛》:“ 三壶,则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壶,则方丈也;二曰蓬壶,则蓬莱也;三曰瀛壶,则瀛洲也。”

二仙:应指是流传于天台山一带关于刘晨、阮肇采药遇仙,与仙女结为姻缘的神话爱情故事。

典出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相传永平年间,刘阮至天台山采药迷路,遇二仙女,蹉跎半年始归。时已入晋,子孙已过七代。后复入天台山寻访,旧踪渺然。

“空有桃花落剡溪”:即为桃花流水的典故,指刘阮采药遇仙传说中关于刘阮二人入山采药,桃花胜影,流水胡麻等等。

南宋•王十朋《题天台国清寺》:“明朝杖屦寻刘阮,不待桃花入洞天。”

陈白(生平不详)

北宋官宦

太宗太平兴国六年(981年)知鄜州

天台

县名“天台”,盖因天台山而得名。地处浙东,东连宁海、三门,西接磐安,南邻仙居、临海,北界新昌。

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孙策平定会稽郡,九、十月间,孙策分章安置始平县(又称南始平),初名“始平”,就是指平定了天台山区内的越族大部落,这是天台建县之始,也是台州设立的第一个县,辖境包括今之天台、仙居两县。

其山势从东北向西南延伸,由赤城、瀑布、佛陇、香炉、华顶、桐柏诸山组成,多悬崖、峭壁、飞瀑等名胜。为甬江、曹娥江和灵江的分水岭。

天台山以佛教天台宗祖庭、道教南宗祖庭所在地和济公“活佛”的故乡而闻名于世,素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著称海内外。

作为中华十大名山之一、中国最美十大宗教名山之一,天台山拥有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既有五峰环绕,双涧潆流,满山松树郁郁葱葱,绵延数十里;又有天生石桥,三折瀑布,世所罕见。

东晋大文豪孙绰、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三国高道葛玄、西域高僧昙猷等等的“天台行旅”,更是让天台的美名千年流传。

摄影:汤灵敏、雨墨影秀、亿星、庞民、陈蒙江

诗路天台┃《题桃源小景》 明•杜宁

诗路天台┃《杜鹃花》 清 • 张联元

诗路天台┃《琼台夜月》 清·陈溥

诗路天台┃《赤城栖霞》 清·陈溥

诗路天台┃《华顶观日》 清·陈溥

诗路天台┃《石梁飞瀑》 清·陈溥

诗路天台┃《桃源春晓》 清·陈溥

诗路天台┃《螺溪钓艇》 清·陈溥

诗路天台┃《寒岩夕照》 清·陈溥

诗路天台┃《清溪落雁》 清·陈溥

诗路天台┃《双涧观澜》 清·陈溥

诗路天台┃《断桥积雪》 清·陈溥

文章来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zh-hans/7da1fbdff1bed88e1289b3cd9997b7f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