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兵迟迟不敢打进加沙,以军在大战关头,有四个“等”必须要等待

2023-10-30     陈虎点兵

原标题:重兵迟迟不敢打进加沙,以军在大战关头,有四个“等”必须要等待

这几天,以色列在加沙周边大军云集,开始有一些零星的试探性进攻发起了。但是大规模的地面作战一直到现在,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以色列现在究竟在干什么?没有发起地面攻势,以色列在等什么呢?

等什么?第一要等的就是外交方面的准备。加沙地面战说起来应该是三分军事七分政治,因为这一仗要打响,以色列需要躲过最大的坑,就是国际社会的谴责以及阿拉伯国家的军事行动。

对以色列来说,最大的忌讳是要避免多线作战。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就需要外交上的努力。外交是要花时间的,是要讨价还价的,所以以色列在等一个可以接受的外交结果。

经过这一段时间,以色列的一些外交成果已经逐渐可以开始看到了。最初即使在西方国家当中,对以色列的行为也都不是完全持支持态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在G7的范围内除了日本不吱声不发声之外,其他的6个都已经明确表示支持以色列,而且都明确提到了以色列有权“自卫”。

当然,这仅仅是能看到的外交行动,还有一些看不见的。涉及到周边国家,特别是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地面战的态度。别看大家嘴上说的都很凶,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看还没有哪一个以国家的形态直接参与到这场冲突当中。

大多都是局限在舆论的谴责上。真正开始比划比划下场动手的无非是真主党民兵。当然胡塞武装也有一些配合,但胡塞武装够不到这边,主要是针对美军的。无论是真主党,还是胡塞武装都可以视为是“代理人战争”。毕竟他们都不是以国家名义出现,无论是真主党武装,还是胡塞武装作战强度都不高,很大程度上只是在表明态度。

以色列会希望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外交成果呢?

想要阿拉伯国家不谴责不站队不可能,但是只要是“君子动口不动手”,对以色列来说就是一个可以接受的外交成果了。至于在黎巴嫩、叙利亚这些方向,只要不出现大规模的冲突和作战,以色列也都可以接受的。那么这些东西都需要通过一些私下的沟通、外交的斡旋来实现。以色列很大程度上在等这些外交行动的结果。

第二个大的等待,就是等训练。可能很多人觉得不可理解。事到如今,“现上轿,现扎耳朵眼”,来得及吗?

这里所说的训练不是一般的训练,是临战训练。毕竟以色列大量征召的预备役突然出现在战场上,没有足够的临战训练,恐怕不好用,而且很可能吃大亏。即使那些常备的部队、常备的军人,作战环境和作战样式的不同,也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而针对性训练当中,暴露的问题要加以整改,这个也是需要时间的。

以色列的装备已经有些开始整改了,比如:坦克和装甲车辆上都搭起了小凉棚,实际上是对付无人机的。这应该也是针对性训练和试探性进攻得出的成果,体现在装备的改造上。

更多的我相信,以色列军队的针对性训练还有很多,比如:针对地道、针对坚固的建筑群,特别是巴勒斯坦民众和哈马斯武装同时存在的一些建筑群。怎么办?怎么打?不光有打法的问题,还需要形成一系列的政策性决定。这些都是需要通过训练演习来得出结论的,这些东西需要时间。

第三个等,应该说是在等情报。这仗打起来情报至关重要,对以色列军队来说,哈马斯究竟在哪里,究竟谁是哈马斯武装力量,谁是巴勒斯坦民众,这个问题必须分清楚。这些东西靠什么呢?大量的情报,包括:地道的分布、结构,包括:人质关在哪里,如何看押,如何策划拯救人质的行为。

这些东西都是要情报的,这些情报要想获得,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不是说卫星往下一看都能看清楚,卫星只能看清面上的东西,真正下头的东西他看不见。很多东西要靠传统的人力情报,这些都是要时间的,都是要积累的。

第四个等,应该等的是决策。大家说决策应该早已经决策出来了吧?实际未必,因为对以色列来说,它可以有多种方案、多种选择。在这多种选择、多种方案当中,最终做什么样的决策,这个需要根据外交、根据军事准备、根据情报来最终拍板。

前期的时候,要进行大量的推演和模拟,按照不同的方案走会得出什么样的结果。这些是决策必须经过的过程。毕竟现代的决策不是拍脑袋,更多的需要靠一些辅助的东西,这就要推演,要模拟。这些东西也是要时间的。

其实,大规模的地面战对以色列来说,并不是一个轻易就能做出的选择,因为这个里头坑太多了。一旦不小心掉到哪一个坑里头,可能对以色列来说都是致命的事情。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别看大规模地面战喊得很凶,但真正打起来未必很快。

即使打起来了,可能也不是像许多人想的那样快刀斩乱麻,3天5日结束战斗。它一定会有一个过程,特别是清剿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当中,以色列还必须承担着各方面的各种各样的压力。

文章来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zh-hans/561ce80e8a72b92f2ef7096caa530c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