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跟大家说的话题是,碳减排我们走到了哪一步。为什么跟大家说这个话题呢?两个原因,一个原因,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正在阿联酋召开,所以减排的问题成了一个相对热门的话题。另一个原因是我在观察者网上看到了一篇很好的文章,文章的名字叫做“中国何时能实现碳达峰?答一眼即可看穿。”文章的作者是中德可再生能源合作中心执行主任陶光远,文章一看就是出自专业人士之手,大量的详实的数据和严密的逻辑分析。这个文章最终的结论是中国大概率将在一两年内实现碳达峰,所谓碳达峰就是碳排放达到了最高峰,之后碳排放只会越来越少,不会越来越多。之前我们的国家领导人曾经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正式宣布过,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正式宣布过二氧化碳排放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简单的说就是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这是中国向世界作出的承诺。
可现在看到陶光远的这篇文章里头讲到,原来预定在2030年实现的碳达峰这一两年内就可以达到,那么这个说法是不是有点吹牛有点自嗨呢?笔者用了一系列的数据和推理,更复杂的我不说了,简单的基本的逻辑是中国现在每年的能源增量大约相当于需要排放4亿吨二氧化碳。换句话来说,如果我们零排碳能源的增量能够达到相当于4亿吨二氧化碳的排量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实现碳达峰。这个目标到了2022年,大概实现了零碳能源的增长可替代燃煤发电二氧化碳排放2亿吨左右,也就是到了去年的时候距离目标还仅仅实现了一半还差了2亿吨,然而2023年形势发生了飞速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