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冲突的“蝴蝶效应”,已经开始显现了吗?这轮巴以冲突一开始的时候,我就说过,巴以冲突本身不是什么大事。这种事情过去的几十年已经发生过很多次了。如果论规模论烈度的话,比这一次恐怕要大得多。不说别的,单讲前4次中东战争,规模烈度都不是这一次所能比拟的。
这一轮的巴以冲突真正值得关注的是它的“蝴蝶效应”,也就是说它的外溢效应。现在地面作战已经打响了,“蝴蝶正在扇动着翅膀”。那么由“蝴蝶翅膀”引发的飓风何时到来呢?我们可以看看下面的几个新闻。
第一个新闻,据英国《卫报》11月1日报道,智利和哥伦比亚已经宣布召回驻以色列大使。同时报道还提到,玻利维亚已宣布与以色列断绝外交关系。这是自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第一个与以色列断交的国家。留心看一下,三个国家都是南美国家。第一轮的断交和召回大使潮从南美开始。
接下来的新闻基本上都是发生在以色列的周边。
首先是叙利亚对以军发起突然袭击。尽管这个消息还未得到证实,但是我想这个事早晚的事。发起袭击的未必是叙利亚政府军,但是来自于叙利亚国土上的袭击恐怕是少不了的。因为这片土地上不光有叙利亚的政府军,还有各色的武装及民兵。这些武装与民兵很多都是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随着巴以冲突的激化,这些武装恐怕早就开始摩拳擦掌了。
与此同时,当地时间10月30日下午,伊拉克民兵武装伊斯兰抵抗组织发表声明称当天向叙利亚代尔祖尔省北部科尼科气田附近一处驻有美军的军事基地发射了火箭弹,并直接命中基地内多个目标。30日晚,同一个民兵武装再度发出声明,称当天向伊拉克西部安巴尔省驻有美军的阿萨德空军基地发射了火箭弹,并直接命中基地内多个目标。11月1日,黎巴嫩真主党宣布对以色列军事目标进行袭击。
当地时间10月31日,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克里斯托弗·雷在国会参议院国土安全会议上警告称,由于中东的持续冲突,针对美国人的恐怖袭击威胁以提升到“全新水平”。克里斯托弗·雷透露,自10月7日巴以爆发新一轮冲突以来,已有多个恐怖组织发出威胁将对美国和西方国家发动袭击。他称美国不仅担忧境内的“个人或团体是否会仿效类似方式袭击美国人”。同时也不会低估哈马斯或其他外国组织可能利用当前冲突在美国发动袭击的可能性。
其实,讲到巴以冲突的外溢效应,最值得关注的有两块。
一块是围绕着以色列的各种宗教武装和民兵的行为。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无非是黎巴嫩领土上的真主党民兵和叙利亚领土上的各色武装力量。同时也门的胡塞武装也值得关注。
另外一块是在更大范围内针对以色列人、美国人以及其他支持以色列国家人员的袭击行为。爆发之初,我曾经提出过一个问题,那就是新一轮的巴以冲突爆发下一个“911”还会有多远。讲的实际就是这个问题。
除此之外,我们还看到美国的国内政坛上的一个新闻。当地时间10月29日,新当选的美国众议院议长迈克·约翰逊明确表示,本周将向众议院提交一项独立的以色列援助法案。这个法案是援助以色列的,没有提到乌克兰。此前拜登政府向国会提交的是包含了援助以色列、乌克兰以及边境管控等多项款项要求的一个打包的议案。
这位据说是特朗普铁杆粉丝的众议院新议长会把其他的统统剥离开来,单独提出一个援助以色列的法案。迈克·约翰逊对媒体表示,支持以色列是我们国家的首要任务,我们不能允许目前发生在以色列身上的暴行和无法形容的邪恶继续下去,我们要和朋友站在一起。
约翰逊的提案在美国参议院遭到了强烈反对。参议员莉萨·穆尔科斯基警告,如果对以色列的援助不伴随对乌克兰的支持,那么乌克兰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可能无法获得额外的美国军事援助。
白宫在当地时间10月31日表示,美国总统拜登将否决众议院共和党提出的一项向以色列提供援助的议案。该议案计划通过削减美国国税局的资金,向以色列提供143亿美元的援助,但不向乌克兰提供援助。围绕着援以还是援乌,美国的政坛已经掐起来了。可以说这也是巴以冲突的“蝴蝶效应”吧。
早在冲突一爆发,许多人都在讲,以色列一打仗乌克兰就紧张。现在看来这个紧张不是没有原因的。讲到这些,核心都围绕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巴以冲突的“蝴蝶效应”。已经开始显现了吗?
或许有人会说,现在的这些还都是小打小闹。没错,"老鼠拖木锨大头在后头"。那些谴责嘴炮,统统都可以忽略不计。真正开始动手,则意味着煽动的“蝴蝶翅膀”掀起的飓风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