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坐虹梁两足尊,眼前万叠水澜翻。
何须更荅文殊问,此是如来不二门。
释义:
方广寺:天台山方广寺是佛教著名寺院,分为上方广,中方广、下方广三寺。“南岳四绝”之一,传说为五百罗汉现身应化之处,国内寺院“五百罗汉”及建“罗汉堂”即源于此。
据《南岳志》载: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监二年(503年)。南岳高僧之一的惠海来到这八座青峰围绕的狭长山谷中,见此地与世隔绝,岩壑幽邃,就在这里结草为庵,建寺名方广,寓佛法“十方广布”之意。
天台山上方广寺今已不存。
据《天台山志》:上方广寺位于金溪枕流处。环境十分清幽,丛篁古木缭绕四周。内有藏经阁,贮雍正敕赐经文72函,分装18橱。题墨有阮元、钱大昕、朱伦瀚、孙衣言、陆润痒、俞樾等真迹,甚可贵。后因两次失火,殿宇荡然无存。
宴坐:佛家术语,指坐禅。
《维摩诘所说经•弟子品》:“夫宴坐者,不于三界现身意,是为宴坐。”
虹梁:拱桥,亦借指方广寺畔的石梁,飞架悬崖流水之上的花岗岩天生桥。
两足尊:佛家术语,圆满成就的佛陀,具有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达到至高无上、无与伦比的境界。
佛教传统认为“佛”有十个称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法华经•方便品》:“无上两足尊,愿说第一法。”
北宋•苏轼《游净居寺》:“稽首两足尊,举头双涕挥。”
王文诰辑注:“《行集经》:如来世尊福足、慧足,称两足尊。”
万叠:层层叠叠、数量庞大,形容数量或层次非常丰富和复杂。
唐•姚合《送陟遐上人游天台》:“万叠赤城路,终年游客稀。”
澜翻:水势翻腾澎湃,波涛奔放跌宕。
北宋•苏轼《和蔡景繁海州石室》:“一声冰铁散岩谷,海为澜翻松为舞。”
文殊:佛家术语,佛家菩萨名,文殊师利的省称,意译为“妙吉祥”、“妙德”等,其形顶结五髻,象征大日如来的五智;持剑骑青狮,象征智慧锐利威猛,为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与司“理”的普贤菩萨相对。
如来:佛家术语,梵语的意译,佛的别名。“如”,谓如实。“如来”即从如实之道而来,开示真理的人。又为 释迦牟尼 的十种法号之一。
《金刚经•威仪寂静分》:“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不二门:即“不二法门”,佛家术语。指平等而无差异之至道,亦指得道的唯一门径,独一无二的方法。
典出《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先有三十一位菩萨,认为消除生灭、垢净、罪福等对立面,即“不二法门”。文殊菩萨认为,“无言无说”才是“不二法门”。文殊又问维摩诘,维摩诘“默然无言”。文殊赞叹:这才“是真入不二法门”!
唐•姚合《寄不疑上人》:“是法修行遍,方栖不二门。”
法门:佛家术语,指修行者入道的门径,后泛指修德、治学或作事的途径。
《法华经•序品》:“以种种法门,宣示于佛道。”
钱大昕(1728年-1804年)
字晓征,又字辛楣,号竹汀,江苏嘉定人,清代史学家,汉学家、教育家,乾嘉学派代表人物,生前就是饮誉海内的著名学者,王昶、段玉裁、王引之、凌廷堪、阮元、江藩等著名学者都给予他极高的评价,公推钱大昕为“一代儒宗”。
钱大昕早年以诗赋闻名江南。乾隆十六年(1751年),因向乾隆帝献赋被提督学政庄有恭选为一等。后在召试中被评为一等,特赐举人,授内阁中书学习行走。
乾隆十九年(1754年)三月,中进士,经御试后改翰林院庶吉士。其后历任翰林院编修、右春坊右赞善、武英殿纂修官、功臣馆纂修官、詹事府少詹事,提督广东学政。期间还出任过会试同考官及山东、湖南、浙江、河南等地乡试考官。
乾隆四十年(1775年),因父丧归里,从此引疾不仕。归田三十年,潜心著述课徒,历主钟山、娄东、紫阳书院讲席,出其门下之士多至二千余人。
嘉庆九年(1804年),于苏州紫阳书院逝世,享年七十七岁。
钱大昕是18世纪中国渊博和专精的学术大师,其学以“实事求是”为宗旨,其治学范围广博精深,在史学、经学、小学、算学、校勘学及金石学等学术领域,均有建树和创见。
有《十驾斋养新录》,后世以之与顾炎武《日知录》并称。一生著述甚富,后世辑为《潜研堂丛书》刊行。
石梁飞瀑
“石梁飞瀑”,曾被宋代书画家米芾誉为“第一奇观”。
东晋画家顾恺之《启蒙记》载,天台山石桥,路径不盈尺,长数十步,步至滑,下临绝冥之涧。亦是佛教五百罗汉道场。
石梁是花岗岩天生桥,长7米多,厚近5米,脊面隆起,窄处宽仅20厘米。梁下空洞高约2米,瀑布高30多米,恰似天上银河倾泻而下,飞流直下三千尺。梁以瀑险,瀑因梁奇,世所罕见。
四周林木苍翠、修竹葱郁,昙华亭红墙黛瓦,掩映于石梁上空绿荫丛中,仿佛天上宫阙。
石梁景区集天下山水奇观于一体,李白、孟浩然等著名诗人都为此留下不朽的诗篇。
这里是“唐诗之路”的精华段和目的地、五百罗汉的道场、中国第一部武打片《少林寺》及《少林俗家弟子》、《射雕英雄传》等多部影视片的主要拍摄地。
古方广寺
古方广寺又称下方广寺,位于浙江省天台山石梁景区,居石梁之下,东晋昙猷曾在此结庐修道。旧传是“五百罗汉应真宝地”, 保存着历史悠久的镀金五百罗汉像,弥足珍贵。
寺额为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所书。东晋兴宁年间昙猷尊者开山,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建,绍兴四年重建,1983年重修,1983年国务院发文列入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
方广寺附近,摩崖石刻达30多处,如宋丁大荣所书“盖竹洞天”、明甘雨所书“飞梁悬瀑”、清康有为所书“石梁飞瀑”,均甚可贵。下方广寺在石梁瀑布下侧,竹树秀蔚,风景清幽,瀑声山色中,仰观石梁,如在天上。
据《天台山全志》所载,东晋昙猷尊者在此结茅为庵,故又称古方广寺。
摄影:晚枫、范旭初、苏格 等
诗路天台┃《杜鹃花》 清 • 张联元
诗路天台┃《一行禅师塔》 清 • 袁枚
诗路天台┃《天台瀑布》 唐 • 曹松
诗路天台┃《水龙吟·古来云海茫茫》 宋 • 苏轼
诗路天台┃《寻天台山》 唐 • 孟浩然
诗路天台┃《秋晚历游台山》 清 • 释大经
诗路天台┃《寻张逸人山居》 唐•刘长卿
诗路天台┃《寒岩寺》 元末明初·张昱
诗路天台┃《桐柏观》 北宋·夏竦
诗路天台┃《赤城》 北宋·夏竦
诗路天台┃《天台道中》 北宋·夏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