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 • 小暑┃「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2024-07-06     墨香茶謠

薰風慍解引新涼,小暑神清夏日長。

斷續蟬聲傳遠樹,呢喃燕語倚雕梁。

眠攤薤簟千紋滑,座接花茵一院香。

雪藕冰桃情自適,無煩珍重碧筒嘗。

《夏日》 清•喬遠炳

《禮記•月令》曰:「季夏之月,溫風始至,蟋蟀居壁,鷹乃學習。」

根據元代吳澄撰寫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的註解,小暑時分,溫熱之風至此而極,蟋蟀羽翼稍成,居於牆罅之中,鷙猛之鳥開始練習搏擊,以迎肅殺之氣。

小暑,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個節氣,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小暑雖不是一年中最炎熱的季節,但緊接著就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大暑,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和「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之說。

所謂「熱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通常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時段。

在二十四節氣中,每個節氣有十五天的時間。古人從實踐中概括經驗,將這十五天分成三個階段,分別概括它們的特點,這就是所謂的「三候」了。

小暑節氣的三候分別是: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

在古代,民間有小暑「食新」和祭祖的習俗。即在小暑過後嘗新米,人們將新割的稻穀碾成米後,做好飯供祀五穀大神和祖先,懇請保佑風調雨順。並將新打的米磨成粉,製成各種美食,與鄰居鄉親分享來吃,表達對豐收的祈願。據說「吃新」乃「吃辛」,是小暑節後第一個辛日。城裡人家一般買少量新米與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所以,民間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說。(古代以甲子計日,每十日必有一個辛日。)

小暑時節,民間還有曬書畫、衣服的習俗。民諺有云:「六月六,人曬衣裳龍曬袍」,「六月六,家家曬紅綠」。家家戶戶多會不約而同選擇這一天「曬伏」,把存放在箱櫃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陽光的暴曬,以去潮、去濕、防霉防蛀。這天,寺廟裡也要拿經書出來曬,俗稱「曬經」。各地的大大小小的寺廟道觀要在這一天舉行「晾經會」,把所存經書統統擺出來晾曬,以防經書潮濕、蟲蛀鼠咬。

六月六「天貺節」

據史書記載,此節始於宋代哲宗元符四年。

「貺」即「賜」,即天賜之節。這是宋代皇帝在伏天向臣屬賜「冰麨」和「炒麵」之因,故稱天貺節。

《小暑六月節》:「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竹喧先覺雨,山暗已聞雷。戶牖深青靄,階庭長綠苔。鷹鸇新習學,蟋蟀莫相催。」

詩文

小暑六月節

唐·元稹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竹喧先覺雨,山暗已聞雷。

戶牖深青靄,階庭長綠苔。

鷹鸇新習學,蟋蟀莫相催。

消暑

唐•白居易

何以消煩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

散熱由心靜,涼生為室空。

此時身自保,難更與人同

七絕

宋•晁補之

一碗分來百越春,

玉溪小暑卻宜人。

紅塵它日同回首,

能賦堂中偶坐身。

小暑才交雨漸晴

宋•方回

平陸莽為巨浸,

晴空變作漏天。

明朝是小暑節,

重霉必大有年。

夏日

南宋·朱熹

季夏園木暗,窗戶貯清陰。

長風一掩苒,眾綠何蕭摻。

玩此消永晝,泠然滌幽襟。

俯仰無所為,聊復得此心。

詠廿四氣詩·小暑六月節

《全唐詩補編》

處處聞蟬響,須知五月中。

龍潛淥水坑,火助太陽宮。

過雨頻飛電,行雲屢帶虹。

蕤賓移去後,二氣各西東。

墨竹三首·隔溪煙雨

摘自《全金詩》

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

青奴初薦枕,黃釭亦升堂。

鳥語竹陰密,雨聲荷葉香。

晚涼無一事,步屟到西廂。

攝影:張勇、陳紅軍、夏文娟、葉敏紅

延伸閱讀

201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1屆常會11月30日通過審議,批准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和社會實踐。「二十四節氣」指導著傳統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是中國傳統曆法體系及其相關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際氣象界,這一時間認知體系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二十四節氣 • 夏至┃「時當夏至不聞雷,剩有霏霏雨熟梅。」

二十四節氣•芒種┃「南風薰薰麥苗綠,稻針出水如新浴」

二十四節氣•清明┃「清明自古少晴天,雨落梨花濕眼前」

二十四節氣·穀雨┃「茶煙靜拂聽琴鶴,穀雨輕籠鋤麥人」

二十四節氣•春分┃「四時唯愛春,春更愛春分」

二十四節氣•驚蟄┃「青山崔嵬龍作語,春風撫我應如是」

二十四節氣•雨水┃「雨水洗春容,平田已見龍」

二十四節氣·立春┃「朝旦微風吹曉霞,散為和氣滿家家」

二十四節氣•立夏┃「最惜杜鵑花爛漫,春風吹盡不同攀」

二十四節氣•小滿┃「乳鴨池塘水淺深,熟梅天氣半陰晴」

五四青年節┃每個人都有夢想,趁青春,趁熱血,奮鬥吧!

民俗┃中國傳統節日「二月二,龍抬頭」: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

文章來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zh-cn/aaa1e18315e16125219f39e0e00e2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