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了「四王」筆下的山水,才知什麼是「正宗」

2020-05-27     古籍

原標題:看懂了「四王」筆下的山水,才知什麼是「正宗」

「四王」是清初畫壇的正統派,其成員為王時敏、王鑑、王翬、王原祁四人,因四人皆姓王,故稱「四王」。他們在藝術上強調「師古」、「臨摹」,技法功力極為深厚,深受以皇帝為中心的貴族士大夫階層的喜愛,對清代和近代山水畫有著深遠影響。

王時敏、王鑑之間有師友親屬關係,在繪畫風尚和藝術思想上,直接或間接受董其昌影響。王翬、王原祁常出入宮禁,烜赫南北,前者綜合宋元各家各派,締造了一套體例完備的畫格;後者把元代黃公望一系,糅和實質,融化精神,亦有成就。

【王時敏:四王翹首】

運腕虛靈,布墨神逸

隨意點刷,丘壑渾然

王時敏被封為「四王之首」,因王時敏、王鑑、王原祁是江蘇太倉人,其中王鑑小他六歲,算是王時敏的子侄輩,時常切磋畫藝,是清初畫壇的領軍人物。

王時敏出身在書香門第,遍摹宋元名跡,對文人畫的內涵深受董其昌等人的賞識。在董其昌的指點和影響之下,王時敏走上師古之路。在他看來,這條路才是繪畫的正統。

清 王時敏 《叢林曲調圖》

《叢林曲調圖》置一座高山大嶺為主體,其周圍為群山環護,林木密植,屋舍掩映。山澗一條河流由遠及近曲轉而來。近岸山腳古亭獨立,雜樹蔽陰。畫中筆雋秀,寫物具體而不拘執,造景豐富端莊,境界虛和。

清 王時敏 《雲峰樹色圖》

《雲峰樹色圖》以「高遠」法取勢,構圖呈「S」形循環上升。山石沉渾雄健,樹木蒼厚繁密,畫風凝重古樸。近景松樹松枝翠綠,枝幹姿態各異。中景山體險要,重巒疊嶂。遠景中間,山峰如柱,是整個畫面的氣魄所在。山石沉渾雄健,樹木蒼厚繁密,畫風凝重古樸。

清 王時敏 《松風疊嶂圖》

《松風疊嶂圖》繪峰巒數疊,樹叢濃郁,勾線空靈,苔點細密,皴筆乾濕濃淡相間,皴擦點染兼用,形成蒼老而又清潤的藝術特色。

【王 鑒:四王中堅】

摹古功力極深,筆法非凡

王鑑為明代著名文人王世貞的曾孫,典型的書香門弟。家中藏有很多古今名跡,豐富的家藏為王鑑學習臨摹歷代名畫真跡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他摹古功力極深,筆法非凡。

清 王鑑 《山水圖》

《山水圖》中遠處層巒綿亘,崖石陡立。山麓環抱處高樹成林,枝葉繁茂,房屋庭院隨勢興建,構圖藏露有致。中景是清波碧水,其曲折的水面不僅為畫面增添了詩意,而且將遠、近景有機地相連成一體,令全圖的空間層次分明,同時不失畫面的完整性。 畫中溪畔坡陀,幽靜可愛。整圖用濃淡墨皴擦,氣韻蒼茫,處處又透出一股明快空靈之氣。

清 王鑑 《嶺上白雲圖》

《嶺上白雲圖》中可見王鑑畫的坡石取法黃公望,點苔學吳鎮,用墨學倪瓚。此幅青綠設色山水畫,縝密秀潤,嫵媚明朗,綜合了沈周、文徵明清潤明潔的畫風,清雅的書卷氣躍然紙上,歷來為後人所稱道。畫作運筆出鋒,用墨濃潤,樹木叢郁,後壑深邃,皴法爽朗空靈,匠心渲染,有沉雄古逸之長。

清 王鑑 《仿范寬山水圖》

《仿范寬山水圖》運用王蒙繁密的筆法,構景幽深,筆墨蒼莽秀潤,為其晚年時的精品力作。

【王翬:清初畫聖】

以元人筆墨,

運宋人丘壑而澤以唐人氣韻

王翬是王時敏和王鑑的弟子,王鑑在初識王翬當天便收他作弟子,這成為王翬繪畫人生的轉折點,後來王鑑又向王時敏力薦他。王鑑、王時敏家中精湛而又豐富的收藏,令王翬大開眼界,他得以有機會觀摩到大量的繪畫秘本,對於他此後的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十幾歲的王翬已經具備了非凡的仿古功力。十年的畫齡,他每日與古畫朝夕相處。有人反對盲目師古,但是在古畫中學習技法,是學習繪畫最快的捷徑。

王翬作畫喜好乾、濕筆並用,而且多以細筆皴擦,畫面效果比較繁密。他早期畫風清麗工秀,晚期則蒼茫渾厚。

清 王翬 《仙山樓觀圖》

《仙山樓觀圖》充分顯示了王翬對北派畫風的深刻理解與嫻熟表現。山勢雄闊險峻,天下稱奇。畫中之群巒重疊、密林幽深使人頗有身臨其境之感。山峰高處可接雲天,山谷狹處僅容一線,山與山依傍牽連,形成了恢宏磅礴之勢,岩壑間溪流舒緩流淌。近景樹木滿目森然,疏朗處,豁然臨風,神清骨爽。

清 王翬 《仿董北菀山水圖》

《仿董北菀山水圖》此作干筆、濕筆並用,而且多以細筆皴擦,畫面效果比較繁密,整體氣象大開大合。所謂「以元人筆墨,運宋人丘壑,而澤以唐人氣韻,乃為大成」。他早期畫風清麗工秀,晚期則傾向蒼茫渾厚。章法富於變化,水墨與淺絳渲染得法。

清 王翬 《溪山紅樹圖》

《溪山紅樹圖》中以圓轉重疊、突兀高聳的山峰為主體,山溪逶迤前行,漣漪陣起,秋波蕩漾,兩岸林木,紅翠相間,整個畫中意境深幽,秋氣襲人。畫家擬王蒙筆意與布局,構景繁密,山勢雲動,境界深奇。山石畫法以墨筆牛毛皴和解索皴為主,干筆皴擦,濃墨點苔, 既顯濃密厚重,又鮮艷奪目,光彩熠熠。以類似牛毛皴松秀而流動的線條,構成活潑的畫面,加上顏色較艷麗的紅色和綠色,使整個畫面有一種輕快愉悅的調子。

清 王翬 《仿巨然山水圖》

《仿巨然山水圖》中層巒疊嶂,雜木長松,構圖繁而用筆簡,華滋蒼潤,山石淡皴濃點,用大小披麻皴,樹木兼取枯枝蟹瓜夾葉,各盡其妙。

清 王翬 《仿唐寅溪山晴靄圖》

《仿唐寅溪山晴靄圖》此作用筆輕靈,氣韻生動,圖中山石主要以渴筆淡墨畫成,顯得松秀溫潤,以干焦濃墨點苔,使畫面更顯蒼潤互濟。著色古雅明快,色墨相映,不同凡格。

清 王翬 《富春大嶺圖》

《富春大嶺圖》這幅畫很玄妙,給人一種深不可測的感覺。山勢昂揚聳立,造形奇掘,勢形鷹嘴,整體形式如同向中凝望的鷹首。這在自然界中難有存在,更像是現實與幻想的結合,或者說是作者思想的臆造。山坡,樹木,山石皆好似信手拈來,運以黃公望的筆法,其爐火純青的繪畫功底已顯露無疑。

北京保利2018年春拍「震古爍今——從宋到近現代的中國書畫」專場中,王翬《溪橋峻岭圖》以2200萬元起拍,2800萬元落槌,加佣金最終以3220萬元成交。

王翬的畫歷來是市場上的搶手貨,在他活著的時候,他的畫價即可與前代文徵明、董其昌等人不相上下。在抗戰勝利後,北京琉璃廠8家大古玩商在聯合購買王翬畫作的時候,甚至需要用掉三四百根金條,畫價直追宋元名畫。海上大收藏家錢鏡塘就曾用16根金條吃進王翬《陳元龍竹嶼垂釣圖》,這個價格在當時絕對是天價,解放後錢鏡塘將此作捐給了浙江博物館。

【王原祁:傳承主流】

沈雄驗右,元氣淋漓,

筆端似金剛杵

在「四王」中,王原祁年齡最小,但成就很高。王原祁是王時敏的孫子,山水繼承祖法。他是「婁東畫派」的創始人之一,這個畫派在當時的畫壇享譽盛名。

王原祁可謂左右清代畫壇三百年,成為正統派的中堅人物。但是王原祁在傳統的繼承上仍然不免露出僵化的風氣,儘管畫法、色彩無可挑剔,但創新不足、樣式重複,這或許也與舊宮廷中皇族封建固守的觀念有關。

清 王原祁 《浮巒暖翠圖》

《浮巒暖翠圖》為作者六十三歲時以黃公望《浮巒暖翠圖》筆法所繪的淺絳山水。畫中繁密的景物用干筆積墨,多次反覆皴擦,由淡而濃漸次加重,最後施以淡赭。畫面深厚沉雄,元氣淋漓,不失大家風範。觀此作體勢結構,為晚年的經典之作。此時的王原祁已從早年追隨摹古中跳出而形成鮮明的特色,筆墨秀潤、意象清雅。

清 王原祁 《仿一峰山水圖》

《仿一峰山水圖》作筆墨與設色境界高妙。其用筆鋒穎幻化,真率而意韻高古,生澀之處見純屬。其用色絳翠斑駁,是淺絳和青綠手法的極致運用與融合。畫面中累見筆筆交疊,色色相浸之處,全然不拘小節而直渲天然真趣。

清 王原祁 《山水圖》

《山水圖》畫中重巒疊嶂,山勢雄偉秀麗,樹木蒼莽茂密,流雲繚繞于山谷峰腰,飛瀑掛於崖頂,小橋橫跨溪間,亭台水榭,房屋廊廡以及茅舍草堂散落于山水樹石之間,別有一番情趣。此畫用高遠構圖,由近及遠,由濃至淡,層次井然,用筆穩重,運墨兼具五色,非一般功力所能及。此件作品呈顯元畫遺風,用筆沉著,用墨淡而厚,實而清靈。書卷氣溢然紙墨上,實為精品力作。

清 王原祁 《仿王蒙夏日山居》

《仿王蒙夏日山居》全圖以塊石累積作大山,筆墨交融而層層入深,先以淡墨著輪廓,再逐次渲染,又以干筆皴擦,後以焦墨提醒。畫面僅有上方天空留白,其餘皆為深林重嶂所布滿,表現出林木蒼鬱之景象。王原祁畫上經常充滿著堆積、交疊平面塊體,其前後排列次序不同於宋元畫中的垂直延伸方式。山石景物來回跳躍連接,畫面因空間互換而形成一股動勢。

清 王原祁 《仿大痴山水圖》

《仿大痴山水圖》此作布局用筆雖雲仿大痴,實為自家面目,圖中繪山巒疊嶂,板橋茅屋,飛瀑如練,中景繪曲徑通幽,山居掩映其間,渺峰崦靄,近嶼遠坡,灣環於湖天空闊中。技法上,山石線條勾勒虛實相結,皴、擦、點、染多次並加以小披麻皴,樹葉、攢點用筆更加密集,整體繪畫風格漸漸向圓厚、蒼茫、虛婉的境界靠攏。

清 王原祁 《送別詩意圖軸》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四王」作為一個群體,它代表著一個時期。「四王」學的是宋、元、明各大家,他們把這些名家的技法融會貫通,形成各自的筆墨程式,一種成型的風格,隨著歲月的增長,基本風格幾乎不變,但技巧日益精深,筆法日益老練,境界也不斷升華。

雖然他們受到當時社會崇尚仿古的影響,不能成為現實主義畫家,但他們接受並發展了古代繪畫技巧的實踐是成功的,並成為一代山水畫的領袖,影響了近百年的山水畫。「四王意識」在中國繪畫史上有著不可磨滅的成就和地位。

文章來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zh-cn/N80VU3IBfGB4SiUwzPa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