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靈感:南京24小時藝術館的美女館長小蘭,為我們共同的朋友,上海的邱總尋找一套手抄本的《第二次握手》。
筆者突然意識到, 《第二次握手》的手抄本和中國歷史上大多數手抄本截然不同。歷史上之所以有手抄本,很大程度上源於印刷書籍成本高, 印刷數量有限, 讀書人為了保留並重複閱讀一本喜愛的書, 親自或者找人代筆, 抄錄該書的內容, 並裝訂成冊以備自用。因此,一般是先有印刷書籍出現, 再有人傳抄。
《第二次握手》正好相反,小說最初構思於1964年,定名《浪花》,後兩度易名《香山葉正紅》,《 歸來》, 作者張揚也兩度修改(分別在1970, 1974), 張揚是根據其舅舅的故事改編而成, 描寫了中國老一代知識分子的愛情和生活,而在那個時期, 人們已經習慣於閱讀以工農兵為主角的文學作品, 這部小說的出現非常另類, 小說時空穿梭在1930~1960年,空間跨越中,美,歐等地。小說成書之後備受當時渴望閱讀國人之喜愛, 在特定歷史條件下, 迅速以手抄本的形式, 流傳開來, 張揚也因此, 數次被投入監獄(據說差點被殺害)。小說的書名《第二次握手》據說是一位北京的青年工人閱讀手抄本之後隨便取的(抄本沒有抄錄書名, 只是小說結尾是男女主人公第二次握手)。
作者張揚
上世紀七十年代, 小說以北京為中心, 向全國輻射, 於是書名《第二次握手》也被廣泛流傳,以至於作者自己確定的書名《 歸來》, 也不得不讓位於流傳的名字了。1979年改革開放之後的2年, 張揚被平反出獄, 《第二次握手》, 也終於被解封, 並以迅雷之勢,橫掃中國文化界:紙質小說(包括若干種少數民族文字),雜誌連載,連環畫,各地話劇/地方劇(包括:評劇, 滬劇), 抒情歌劇,電影,朗誦,唱片,以及後期的電視劇等, 其展現方式幾乎涵蓋中國改革開放初期所有文學形式。毫不誇張地說,自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下旬到九十年代,《第二次握手》影響了整整幾代人(五六十年代的知識青年,七八九十年代的大學生)。
收藏《第二次握手》各種版本, 可以說是收藏了二十世紀七八九十年代中國的文化縮影。
目前收集到的版本:
小說手抄本
筆者收藏
上海邱總藏
小說中文印刷版本, 以及朝鮮文, 維吾爾文,哈薩克文, 蒙古文印刷版本。簽名本,重寫本(2006年, 增加了40萬字,注意不是重印本, 重寫的);
連環畫(小人書)- 國內不同出版社, 不同畫家繪製的連環畫本;
電影 – VCD, DVD等, 以及電影海報, 電影拍攝的幕後花絮(黑白照片),電影劇本對白。話劇, 評劇, 滬劇,抒情歌劇等唱片, 參加現場演出的節目單。各種文學期刊, 雜誌介紹《第二次握手》;
小說創作花絮也成為一本書籍
《第二次握手》小說總銷量大約是430萬冊, 應該居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當代長篇小說發行量的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