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晚間,(002734)發布三季度業績公告稱,2024年前三季度營收約33.44億元,同比減少1.5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5120萬元,同比增加132.76%;基本每股收益0.14元,同比增加133.33%。
據了解,從二季度開始,農藥市場呈現出逐步走出低迷態勢、觸底反彈跡象,進入三季度後,市場回暖特徵更加明顯,受生產成本的持續上升、市場需求的旺盛以及產品供貨的緊張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包括利民股份在內的具有行業影響力的頭部企業紛紛發布產品價格上調公告。業內人士表示,隨著10月ACE展會召開,國外需求的逐步釋放,國內製劑廠商淡儲訂貨啟動,農藥價格穩步回升。
公司近期接受機構調研時也表示,二季度之後隨著庫存降低及市場回暖,海外客戶採購逐步好轉,部分產品價格上漲方面也逐漸接受,源於對價格下跌的的擔心已經逐步消除,開始加大分批採購量。受海外市場需求增加,比如巴西種植面積增加及大豆鏽病對代錳、百菌清等產品的需求,公司美洲萬噸代錳計劃、草銨膦市場拓展計劃實施成果顯著。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表示,公司自產原藥產品與東南亞各國的農藥需求的契合度較高,市場潛力巨大。以越南、印尼、泰國、菲律賓四國為例,2022年農藥銷售額總計25.4億美元,其中代森錳鋅、草銨膦、阿維和甲維鹽的整體銷售額達7.8億美元,占總市場銷售額的31%,都是公司的主導產品。
未來,公司將加快公司自有產品在東南亞市場的登記布局,加強在東南亞市場的宣傳力度,提升企業品牌形象,並根據東南亞市場的變化趨勢,加大新客戶開發力度,建立長期戰略合作。公司還將充分利用公司在東南亞市場的企業品牌形象,產品優勢和登記資源,持續提升利民產品在東南亞的整體市場份額,穩定可持續地提升集團銷售收入和利潤。公司認為,隨著利民控股投資的創製農藥研發平台的產品開發計劃,未來3—5年內,公司將同步布局創製產品在東南亞市場的登記和推廣,形成創製產品+優勢原藥產品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另外,上半年,公司進一步明確了構建完善「以生物合成為主,以綠色化學合成、新能源電池電解質技術與產品為輔,協同發展的『一主兩輔』產業格局」的戰略發展規劃。公司表示,將基於自身資源優勢和行業政策導向,加大技術研發投入,重點布局「生物合成」產品方向,籌建合成生物學實驗室,搭建生物信息學技術平台、基因編輯技術平台、育種與高通量篩選平台、酶工程技術平台,按照初、中、遠期規劃,逐步展開 RNAi 生物農藥、酶催化產品開發與技術提升、基因工程菌提升改造、誘變育種與高通量篩選等研究,推進包括生物合成產品、生物半合成產品、生物酶催化產品、基因工程等產品產業化落地,運用合成生物學的手段實現新產品產業化和傳統發酵工藝與酶法的疊代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