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獻給媽媽┃ 「輕含笑,尊前認得,阿母舊慈容」

2024-05-12     墨香茶謠

原標題:母親節•獻給媽媽┃ 「輕含笑,尊前認得,阿母舊慈容」

母親節的來歷起源於古希臘,在17世紀中葉,母親節流傳到英國,英國人把封齋期的第四個星期天作為母親節。現代的母親節起源於美國,1913年5月,美利堅合眾國眾議院一致通過決議,正式命名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為母親節。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有感恩母親的傳統。

《詩經》曰:「棘心夭夭,母氏劬勞。」

唐詩云:「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宋詞說:「輕含笑,尊前認得,阿母舊慈容。」

母親,是把我們帶到世上,

給予我們生命的人。

母親,是對我們關懷照顧,

撫養我們長大的人。

母親,是對我們毫無保留,

願意付出一切的人。

唐詩宋詞里的母親

《詩經•凱風》 先秦•·佚名

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

凱風自南,吹彼棘薪。母氏聖善,我無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

睍睆黃鳥,載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遊子吟(自注,迎母溧上作)》 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燕詩示劉叟》 唐•白居易

樑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

銜泥兩椽間,一巢生四兒。

四兒日夜長,索食聲孜孜。

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

觜爪雖欲敝,心力不知疲。

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飢。

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

喃喃教言語,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樹枝。

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

雌雄空中鳴,聲盡呼不歸。

卻入空巢里,啁啾終夜悲。

燕燕爾勿悲,爾當返自思。

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

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

《將母》 北宋•王安石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紵陰。

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迎春樂》 宋•楊無咎

新來特特更門地。

都收拾、山和水。

看明年、事事都如意。

迎福祿、俱來至。

莫管明朝添一歲。

盡同向、尊前沈醉。

且唱迎春樂,祝慈母、千秋歲。

《小詩送孟堅北歸》宋•李光

汝到家中暫喜歡,倚門慈母問平安。

舉頭便見天邊月,莫作千山萬水看。

《母子吟》 南宋•釋文珦

遊子行遠方,慈母在高堂。

砌有忘憂草,對之還斷腸。

母心乃如斯,子心其可忘。

子心苟如母,足以感蒼蒼。

君不見漢蔡邕,晉王祥。

《寄書後作》 南宋•林希逸

幾度題書客未還,歸鴻節節度鄉關。

遙知一紙平安字,慈母燈前閣淚看。

《題致樂堂 其二》 元•張之翰

花有清香竹有陰,春風長在北堂深。

細看慈母忘憂處,便是賢郎致樂心。

《墨萱圖二首 其一》 元•王冕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

《題白雲山舍為桑孝子作》 明•胡奎

欲知慈母心,磊磊高山石。

欲知慈母操,青青古岩柏。

阿母生兒才十年,空山別鶴悲離弦。

兒今讀書母身健,績麻夜坐明鐙前。

父昔生兒願兒好,兒心一寸春暉草。

母在山中父在天,結廬長在白雲邊。

《送稌東歸併示穆穰稔輩六首 其二》 明•王紳

青岩山下石溪頭,草屋柴門事事幽。

但奉歡娛養慈母,榮名勢利不須求。

《遊子吟》 明•唐文鳳

朝為遊子吟,暮懷遊子悲。

遊子去日遠,慈母將疇依。

母發白如雪,子心皎如月。

但得子心如月圓,照母白髮高堂前。

《得家書》 明•夏原吉

慈母書來三月初,書中教誡意何如。

重言王事須勤慎,不必區區念倚閭。

《柳梢青 題具慶堂》 明•李昌祺

素髮嚴親,酡顏慈母,眉壽雙全。

屋潤家肥,兒恭婦順,孫更能賢。

夫妻快活團圓。

這想是、前生福緣。

更積陰功,仍行好事,長享耆年。

文章來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zh-cn/747c1cb420e0dae8b174e9bb72d2f2b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