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億《砥柱銘》贗品信託融資案!利用藝術品等洗錢典型案例

2024-08-17   古籍

【典型案例一】

利用虛假藝術品通過信託基金抵押融資

藝術品信託融資基本流程:藝術收藏家1年前買下價值200萬的藝術品,收藏家利用藝術基金吸納2億投資本後,藝術收藏家將這個200萬的藝術品送拍,再動用藝術基金花2個億天價買回來。這樣藝術收藏家就成功騙取了這2億融資,在2~3年基金期限到期後贖回並付給基金一定的收益率,比如年10%的收益率(簡化示例,僅供參考)。

2010年,一副被日本90%以上專家認定是日本造假集團偽造的黃庭堅偽作《砥柱銘》,輾轉流到台灣商人手裡,這幅在國際拍賣行根本無法上拍的疑似偽作,被保利估計8000萬,上拍後被買家王某輝以4.3億天價拍下。在作品還沒有付款交割的情況下,就已經被王某輝抵押給自己的信託公司,從合作銀行獲得2.5億的信託基金融資而轉投地產。

半年後的2010年11月份王某輝故伎重演,用5.5億在倫敦郊外一家名不見經傳的拍賣公司拍下一個估價只有幾百萬的乾隆瓷瓶,但由於英國拍賣公司和賣家的較真,王某輝的這次虛假拍賣然後質押融資的故伎沒有成功。

2010年媒體曝光的外界傳聞:4.3億偽作《砥柱銘》實際成交價也許就是估價的8000萬。王某輝是憑保利拍賣的開出的發票來作為抵押憑證的,但發票可以因為最終未付款而註銷,而《砥柱銘》還在保利的保險柜裡面。也就是說,一幅沒有實際成交的疑似偽作被王某輝用來抵押融資約2.5億轉投地產。據稱,王某輝利用雅盈堂和吉林信託建構的藝術信託質押融資產業鏈,通過發行藝術信託基金產品,成功融資16億轉投地產。

王某輝因為涉中國農業銀行原副行長楊某受賄案被連帶調查,4.3億《砥柱銘》偽作信託融資案得以曝光。

【典型案例二】

利用藝術藏品行賄、洗錢

田某和劉某夫婦二人為石家莊當地一家小公司的經營者。

2009年,由於業務上的往來,劉某常常和當地一家國企高管鍾某打交道。兩人在不斷接觸過程中,其關係也發生變化,由合作夥伴變為情人。由於鍾某常常在業務上關照他們,所以田某得知其妻子劉某和鍾某的關係後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後來,在鍾某的幫助下,他們的公司接下這家國企的一個大單,並從中獲得巨額利潤。

為了回報鍾某,劉某想起鍾某家中有一件民國年間的藏品,並不值錢,打算從中做文章。於是,劉某和田某花費數萬元安排鑑定專家為鍾某的這件藏品出具價值數百萬元的鑑定報告。接著,鍾某將藏品送拍,被田某夫婦以幾百萬元的價格拍下來。如此,田某夫婦也就完成了向鍾某的洗錢答謝。

2011年,由於劉某的公司財務出了問題被執法機關查處,其以拍賣形式支付鍾某回扣的事情也才得以曝光。最終,田某夫婦被逮捕,其被定性的犯罪行為中就包含行賄和洗錢。

【典型案例三】

偽造文物抵押融資騙貸

謝根榮1960年出生在浙江湖州,上世紀80年代末,謝根榮做起了倒賣中俄服裝貿易的生意,俗稱「倒爺」,後擔任北京燕山華爾森集團董事局主席兼總裁。

上世紀90年代中期,謝根榮瞄準了房地產開發,作為重資產行業,房地產開發需要大量現金流。為了獲得銀行貸款,謝根榮假裝迷戀上了文物收藏,對外宣稱花大價錢從國外買回了很多國寶級文物,為此還開辦了一座「根榮陳列館」來展覽這些國寶。其實這些所謂的「國寶」大都是贗品,就是為了製造假象騙取銀行貸款。對此,華爾森集團財務人員稱,集團的資金使用權由謝根榮掌握,審批只是個形式。謝根榮從公司拿走的現金,後經董事會決議以公司名義收購謝根榮手裡的古董沖帳。時任華爾森集團執行總裁的郎某為謝根榮的行為作出更明了的解釋:買文物的用意就是向外洗出大量的現金。

就這樣,從1998年到2000年,謝根榮斷斷續續從銀行貸款了6.6億元。為了能夠一勞永逸,謝根榮決定製造一件稀世珍寶,以此作為抵押向銀行申請巨額貸款。於是,他從南潯鎮的江南一條街小商販手中花兩萬多塊錢買了一堆玉片,然後找到了北京某文物鑑定中心鑑定委員會主任牛某,請他「縫補」了一件「金縷玉衣」,事後又如法炮製了另外一件「銀縷玉衣」。謝根榮花費數百萬元,讓牛某請了中國收藏家協會原秘書長王某、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楊某等五名鑑定專家,給這件「金縷玉衣」寫了個文字說明,出了一個評估價:24億。

2003年,建設銀行北京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支行對謝根榮及其原貸款項目提出了騙貸質疑。隨後,謝根榮帶領時任建行北京開發區支行行長的顏某和副行長趙某參觀了自己的根榮陳列館,並吹噓自己價值連城的「金縷玉衣」和「銀縷玉衣」,承諾自己只是暫時困難,項目施工完成這點錢就能還上。兩位行長信以為真,既希望謝根榮能將項目建成,也希望借著房價上漲的東風,補上前期的虧空。於是決定繼續為謝根榮放貸:瞞住上級,通過開具銀行承兌匯票的方式為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後經法院查明,這部分的累計金額達4.56 億元。2003年,靠騙貸為生的謝根榮被「中國400富人榜」評為第163名富豪,2005年的胡潤財富榜上顯示,謝根榮個人資產7億元,入選中國大陸400富豪榜。直到2008年,審計署在審計建設銀行時,才發現了問題。

2009年12月,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於以貸款詐騙罪,一審判處謝根榮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在法庭上,謝榮根承認自己確實是製作了假文物騙取了銀行的資金。

【典型案例四】

利用數字藏品實施詐騙

近日,安徽省合肥市公安局蜀山分局破獲一起以發行「數字藏品」為幌子的詐騙案。

朱某是一名「數字藏品」玩家,於2022年8月加入某平台的藏友微信群中。在這個藏友群里,不僅會有群友推廣、介紹和討論「數字藏品」,還有很多「成功人士」曬單,聲稱通過該平台的「數字藏品」掙到了很多錢,甚至有人還用賺到的錢買了一輛車,這令朱某心動不已,趕忙向群友取經。這時,一名自稱該平台公司「官方工作人員」的客服開始向朱某推廣藏品,並承諾漲幅空間大,有機會獲取高額回報。為了打消朱某的顧慮,客服還表示即便是貶值了,還會由公司來兜底,可以說是一本萬利。經不住誘惑,朱某便花了數千元購買了該平台公司的「數字藏品」。得知藏品的價格越來越高,朱某也越來越興奮。然而好景不長,幾個月後,「工作人員」借技術原因、公司休息等藉口,稱要關閉市場整頓,無法進行交易。與此同時,群里的「工作人員」和「成功人士」也突然全都失聯,朱某這才驚覺上當了,趕緊向警方報案。

合肥市公安局蜀山分局民警通過調查發現,該平台公司其實是一個打著發行、交易「數字藏品」幌子的詐騙團伙,其謊稱所發行的「數字藏品」系「大師名作」,實際上都是來自一些普通畫手的作品,以及直接從網際網路上截圖拷貝的圖片,沒有任何收藏價值和實際價值,也無法適用於任何場景。

辦案民警介紹,該平台公司既是平台方,又是發行方,以「空投」也就是免費贈送的方式或者以低價將其持有無任何價值的圖片在平台上進行定量首發,鼓動普通投資客購買收藏,公司內部保留一部分發行份額在虛擬帳號上。之後,公司運營團隊通過價格干預、肆意炒作,以掌握內幕、承諾回購、限量發行等騙術造成飢餓營銷的假象,誘導投資者爭先買入,並在平台開啟的二級市場,渲染「數字藏品」的價值,利用投資客「追漲」的心理,鼓動投資客與投資客之間進行交易。他們還會在平台上策劃合成、贈送活動,比如合成就是讓投資客購買指定的幾幅畫就可以合成出一個新的圖片,持有這個新的圖片就可以在平台下一次的首發活動中獲得『優先購』或者『空投』等權益,通過一系列營銷手段渲染圖片價值,讓投資客對圖片的價值產生錯誤認識,使之在二級市場上的價格不斷攀升。等到藏品的價格被迅速拉高後,該平台公司再將留下來的份額「空投」到自己的自持帳號上,冒充投資客將圖片以高價掛出,實現高位套現,同時關閉其他投資客的賣出通道,實現詐騙投資客錢財的目的。

目前,警方已將該平台公司創始人、程式設計師以及客服人員等7人抓獲歸案,核實客戶端用戶100餘人,虧損共計250餘萬元,公司非法獲利40餘萬元。涉案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案件正在進一步辦理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