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與我國撇清關係,該國廢漢字、改首都名,如今還要更改國名

2023-05-29     歷史述

原標題:為了與我國撇清關係,該國廢漢字、改首都名,如今還要更改國名

《左傳》云:「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這是「華」「夏」二字最早出現的地方,我國是一個擁有5000多年文明的國家,在過往的數千年里,我國都是能夠對別的國家造成影響的中心。而隨著歷史的推移,有很多東亞國家都以學習漢文化為傲,可以說漢文化對於他們的影響極大。

也正是因為如此,很多東亞國家依舊對我國保持著敬佩之心,和我國禮尚往來。但在這其中也不乏有一些極為令人厭惡的國家,為了與我國撇清關係,該國廢除漢字、改首都之名,如今還要改國名,此種行為真是讓人聽了就覺得搞笑。

隨著傳統封建、農耕社會的結束,以及辛亥革命的爆發,我國也早已不再是任何亞洲國家的宗主國。在從前有很多漢文化圈的國家是歸我國管制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部分漢文化圈的國家為了避免民族產生自卑感,竟想著扭曲歷史。這些國家為了能夠在國際上有更明顯的存在感,竟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在過去的數千年里,這個國家都受過我國文化的影響。也正是因為我國文化對於他們的影響源遠流長,才有了如今的他們。他們本應對我國保持敬畏之心,但誰能想到這個國家為了撇清和我國的關係,不僅廢除了漢字,改了自己首都的名字,現在竟然還要改國名,這種行為真是讓人貽笑大方。

他們以這種方式讓自己在國際上有更強的存在感,殊不知這種方式是自卑的表現。也正是因為他們做出了種種令人難以理解的行為,他們已經成為國際上的一個笑話,它就是韓國。它是朝鮮半島上僅有的兩個獨立國家之一,但是在近代以前,朝鮮與韓國本是同一個國家。據史書記載,漢武帝在位時,朝鮮半島北部曾併入過我國版圖。

但是在後期,由於中原王朝經力有限,被人趁虛而入。發源於我國東北地區的高句麗迅速將自己的勢力擴張到了朝鮮半島中部,但太容易得來的東西終究是不屬於自己的,迅速崛起的高句麗力也迅速被覆滅。而他的屬下李成桂自稱為王,並果斷棄暗從明接受了朱元璋的冊封,從此高麗國的文字、衣冠以及國號皆同於明朝。

從此以後,我國與朝鮮一直保持著密切的關係。而我國儒家思想對朝鮮影響極深,歷代朝鮮國王在繼位時都會取得中原王朝皇帝的同意。而在整個過程中,我國也一直扮演著宗主國的角色,在別的國家想要對朝鮮發動戰爭時,我國都會出兵幫助朝鮮。這樣密切的關係,也一直到《馬關條約》的簽訂才宣告結束。

受第2次世界大戰的影響,我國與朝鮮的關係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最終形成如今的格局。而韓國作為一個新建立的政權,為了表現自己的獨特,他們並沒有繼續沿用影響他們千年的漢文化,而是拚命西化。而在他們拚命西化的這一過程中,也做出了很多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比如將自己原本的首都漢城改名為首爾,把自己教科書中的漢字全部去掉。

如果僅僅是這些,那麼還不足以表現這個國家的自卑。但除此以外,其國家的歷史書上,對於我國昔日和他們的藩屬關係隻字不提,甚至還想要改變自己國家的名字,並恬不知恥地通知我國更換中文譯名。不過也因為此事一直有著巨大的反對聲音,所以未果。

歷史就是歷史,它是無法改變的,就算因為自卑不願意承認歷史,但也沒有必要扭曲歷史。如果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連正視歷史都無法做到,那麼他們又談什麼以後呢?因為自卑就逃避歷史,並自欺欺人地想要去改變歷史,是可笑至極的。一個國家如果想要變得更加強大,那麼首先應該做的就是去正視歷史,如果只想著用下流的手段去改變歷史,那麼最終的結果也將不盡人意。

參考資料:

《左傳》

文章來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zh-cn/56f77188c9b88a297006cfbb399348f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