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翔飛是一名收藏愛好者,收集、研究紅色收藏品已經30餘年,保存的歷史檔案文獻及紅色文物等10多萬件 ,這其中有近2萬件珍貴的與黃河有關的珍貴檔案。
「我想為保護母親河留下點史料」
楊翔飛在黃河的支流洛河邊長大,對黃河有著濃厚的感情,「小時候覺得洛河很大,沿岸很寬,但是慢慢地,洛河的水流很小了,不似小時候那般寬廣,我就想著一定要保護我們的母親河,為母親河留下點史料。」 楊翔飛告訴大河報記者,他在收藏過程中,遇到了民國三十六年關於黃河的珍貴畫冊,以及黃河花園口被炸後,黃泛區百姓簽名寫的災區情況,政府關於對保護黃河的獎勵條例等一手資料。
收集黃河資料,他跑遍祖國各地,每到一個古玩市場,都告訴市場商戶說:我在收藏關於黃河的資料文獻,如果有線索了請告訴我。楊翔飛稱,「從事收藏30多年,我花巨資從收藏家手裡買來近2萬件關於黃河珍貴檔案,為了解黃河流域文明發展、水患治理、生態保護等的歷史變遷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
賣廢品人手裡,搶救回3份珍貴文件
「在我搜集這麼多的藏品中,有幾件藏品令我印象深刻。1992年,我到甘肅蘭州找資料,在一個書攤上,我看到了一本很喜歡的書,就去跟賣書的老者攀談閒聊,老者是個退休教師,在聊這本書的時候,他不經意間談起,說他在一個收藏愛好者的人那裡,見到過幾頁帶有紅印戳的舊水利方面的稿紙,不知道合不合你的胃口。」楊翔飛趕緊問對方,這個愛好者在哪裡?得到詳細地址後,他急忙跑過去。發現共有三份文件。第一份是「1943年元旦敬告水利界同仁詞」;第二份是「黃河水利委員會訓令」;第三份是「行政院水利委員會代電」。
楊翔飛在朋友圈裡呼籲幫忙給黃河檔案找個「家」
因此他希望有單位或企業跟他一起,把這些資料完整地保存下來,「例如,建一個專門的黃河文獻資料博物館,把這些東西放進去,並把這些文獻資料數字化,永久地傳承下去。」楊翔飛說,希望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能把我的建議帶到全國兩會上,以便這些藏品,更好的為講述黃河故事,傳承黃河文化發揮更大作用。
來源:大河報
文章來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zh-cn/0ut8Q3IBnkjnB-0zt2O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