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文官等級制度是是如何排的

2020-09-19     樂樂樂開花呦

原標題:唐朝的文官等級制度是是如何排的

先要說一下,文官的制度是一個複雜的體系,是從曹魏的時候,提出了九品中正制以來,雖然到了唐朝的時候已經面目全非,門閥制度和晉魏的時候也大不相同,唐朝的時候雖然有很多世家,但畢竟還都是通過正經科舉出身的,根據家族的勢力當官的也有,但是並不是主體,魏晉的時候。基本上只有過了這個九品中正,才能夠做官,門閥子弟比寒門多很多,所以當時有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說法,但是九品的制度還是給傳了下來。

在古時候,魏朝按照官員的地位高低分為九品,後來九品又陸陸續續增加了其他的官職,南北朝的時候,就已經用流內和流外來區分九品內外的官職。

那麼具體的官職是怎麼定的呢?唐朝是沿襲了隋朝的制度,即大名鼎鼎的三省六部制度。這東西你百度上就可以查到,我也就不做詳細解釋,但有一點是值得注意的,那就是所謂的官制度也是分好幾種的,有職官,有文武散官,有勛,爵之分。

再舉個簡單的例子,在顏真卿寫的一篇字帖中,上面提到了幾個官員的名字。其中分別是銀青光祿大夫,丹陽縣開國侯,上輕車都尉,蒲州刺史。除此之外還有使持節蒲州諸軍事,唐代持節。在這其中,銀青光祿大夫是個文散官,丹陽縣開國侯是個爵位,上輕車都尉是個勛。刺史是個植觀,而像什麼持節就是虛職了。在這其中除了職官以外的所有名號,官職基本上都是虛職。有幾個用途,要麼就是表示恩寵,要麼就是提升品級,要麼就是增加俸祿,只有職官才是真真實實的官職。

而在唐朝的時候。在唐朝初年,唐太宗以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三省來處理綜合政務,共議國政,中書令,侍中,尚書僕射,分別為三省的長官,並為宰相,其他的官員可以參與政務,其中中書令和侍中都是三品的官員。但是這都是事實上的宰相,在武則天的時候把官員的名字改了一下,但實際上也是換湯不換藥。這些人該幹嘛都是幹嘛的。等到唐代宗的時候,中書令就升為二品官員。

也就是說他當時真宰相尚書令,基本上就沒有,侍中和中書令也很少給人。基本上都是更下一級的官員來主持政務,基本上都是以六部尚書侍郎來兼任。

文章來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vkj0pHQBLq-Ct6CZ0g-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