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作詩4萬多首,只有一首入選小學課本,最後一句堪稱點睛之筆

2020-09-27     樂樂樂開花呦

原標題:乾隆作詩4萬多首,只有一首入選小學課本,最後一句堪稱點睛之筆

詩歌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古代,也是文人墨客的必修課,起源於上古的社會生活,是一種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形式。

直到今天,詩詞仍是我們的必修課,從小學到高中,幾乎貫穿我們整個學習生涯,這種獨特既優美的表達方式,無論到什麼時候都不會過時,它體現的是古人的智慧以及中國人特有的生活情調,世界上除了漢字之外,再沒有一種文字能夠表達出中國詩美妙的意境,因此中國的詩詞,又是基於漢字而出現。

相比於西方的詩歌,中國詩除了意境之外,同樣注重形式,不論是七言律詩還是五言律詩,都講求對仗工整,許多人認為太過注重形式的詩,是犧牲的詩的內容,可從流傳下來的眾多律詩中,卻又許多令人拍手叫絕的意境佳句。

個人認為,中國詩雖然注重形式押韻,但只是在增加了寫詩的難度,真正有才華的人寫出的律詩絕對是既有意境又有內容,使人大為驚嘆。

但這並不表示中國在詩的方面墨守成規,宋代詞的高度發展,也正是古人意識到律詩拘泥形式的體現,自古詩詞不分家,它們都是由「歌」演變而來,因此不論是詩還是詞,在古代文學中都擁有著領先的地位,眾多文人騷客樂此不疲,即便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也逃脫了詩詞的吸引力,其中比較著名的有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的詩流傳下來的有很多,但一般人聽過的卻非常少,我們一提到唐詩宋詞,首先想到的就是李白杜甫蘇軾這幾個人,或多或少都能說出他們的幾句詩或者詞來,但以提到乾隆,人們首先的概念就是清朝最有為的皇帝之一,活的最長的皇帝等等,可說乾隆寫的詩,大多數人都沒什麼概念,甚至可能連一句都說不出來。

據統計,乾隆一生作詩4萬餘首,差點趕上了全唐詩,兩千多位詩人的作詩的總和!有人算了算,乾隆這一輩子,平均每天得作詩一點三首,這還是按照他全部89年的時間來計算。

因此別人的詩靠的是質量,而乾隆的詩靠的是量,當然,其中也不乏精品,只是從四萬多首詩中挑出精品,確實是件難事,但不可否認的是乾隆皇帝的詩的熱愛,幾乎眼著之物,皆可成詩,有寫黃瓜,有寫喜鵲的,有些風景的,種種不一而足。

但仔細想想,我們真沒學過乾隆的詩?其實在小學課本中我們就學過一首,或許有些人已經忘了,詩名叫:「飛雪」,是乾隆四萬多手詩中,唯一一首入選小學課本的詩,下面來欣賞一下:

「一片一片又一片,兩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飛入蘆花都不見。」

單看本詩的前三句,很難將其稱為「詩」,而詩的最後一句才是點睛之筆,立馬增添了詩趣。據說乾隆一次和臣子微服私訪杭州,看到西湖的美景,情不自禁的沉醉其中,恰逢天上飄起大雪,乾隆觸景生情,吟誦了此詩的前三句,可最後一句如何都想不出來,隨行的臣子見皇帝尷尬,紀曉嵐補充道:「飛入蘆花都不見。」,因此才成了完整的「飛雪」。

中國的詩詞就是這樣,有嚴謹,也有隨性,有獨奏也有重奏,體現了中國文化的包容性。

文章來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oRZIzXQBeElxlkkaJNA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