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朝代就是漢唐,本著合久必分的歷史趨勢,強盛過後必然是大分裂,漢朝滅亡後是魏晉南北朝數百年的大亂世,同樣,唐朝滅亡後是數十年亂世的五代十國,而中國歷史上盜取皇陵最大的案件就發生五代十國的後梁到後唐時期。
唐朝末年,天下大亂,李茂貞作為唐朝的權臣因為軍功一步步高升,成為鳳翔、隴右節度使,與唐室分庭抗禮,還擊敗了唐室軍隊,被唐室封為岐王,其控制區就包括了陝西省和甘肅省的大部分地區,李茂貞手下有一個叫溫韜的耀州節度使。
溫
溫韜是陝西耀縣人,因為依附於李茂貞,曾被任命為耀州、崇州、裕州節度使,這三州包括今天的陝西省富平縣、三原縣、涇陽縣、咸陽縣、禮泉縣及乾縣周邊地區,即是李茂貞的地盤,又是當時唐朝的皇陵所在地。
處於亂世中的溫韜就是見風使舵的牆頭草,時而依附於李茂貞,後又投靠朱溫,但不管是李茂貞還是朱溫,都是讓溫韜擔任節度使,五代十國時期,地方割據藩鎮總是喜歡改地名,而耀州、崇州、裕州其實都在關中,也就是唐朝皇陵附近,溫韜在關中當了七年的節度使。
五代十國地圖
唐朝的節度使就相當於地方上的軍政一把手,權力相當大,也就是溫韜在關中當節度使期間,他利用自己職務的便利,把唐朝的皇陵盜了個遍,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盜墓事件,也是最為惡劣的盜墓,比民國初年的孫殿英盜取清朝陵墓事件還要大得多。
眾所周知,唐朝的皇陵都是厚葬,陪葬的珠寶、財物是相當的多,在唐朝都城長安附近連綿數十里,溫韜足足用了七年時間,盜取了他有條件盜取的所有唐朝皇陵,分別是:
唐朝十八陵分布圖
唐高祖的獻陵、唐太宗的昭陵、唐中宗的定陵、唐睿宗的橋陵、唐玄宗的泰陵、唐肅宗的建陵、唐代宗的元陵、唐德宗的崇陵、唐順宗的豐陵、唐憲宗的景陵、唐穆宗的光陵、唐敬宗的莊陵、唐文宗的章陵、唐武宗的端陵、唐宣宗的貞陵、唐懿宗的簡陵、唐僖宗的靖陵。
唐朝一共有21位皇帝,溫韜就盜取了17座,只有武則天的乾陵等幾座皇陵沒有被盜,不是因為溫韜人仁慈,而是因為溫韜在準備盜取武則天的乾陵時,忽然天降異象,一時之間,狂風暴雨、電閃雷鳴這樣惡劣的天氣就突然降臨,天氣不好就沒法盜,每次溫韜等人一回去,天氣就正常了,下次又去盜乾陵時,天氣又變成狂風暴雨、電閃雷鳴了,如此幾次,溫韜也不敢盜了,認為冒犯了老天爺,畢竟當時的人挺迷信。
盜墓
溫韜從小就是盜賊出身,大字不識幾個,不知道他怎麼混上節度使的,在兵荒馬亂的時代,也許武功才是生存之道,溫韜作為歷史上最大的盜墓賊,他盜取唐朝皇陵的手段和其他盜墓賊是有些不一樣的。
1、明目張胆,盜取的財物還公開宣布。
溫韜盜墓是直接公開進行的,在光天化日下就開始,沒有任何掩蓋的行為,身為盜賊,溫韜甚至連做人起碼的羞愧之心都沒有,哪裡有財物就盜取哪裡,盜了皇陵之後,還將所盜財物公然製作成冊,並且這盜墓冊還流傳了下來,以至於讓人知道溫韜盜了哪些財物。
武則天乾陵
尤其是溫韜盜取了唐朝最偉大皇帝唐太宗的昭陵,唐太宗是唐朝歷史最有名的皇帝,也是政治成果最豐碩的皇帝,當然唐太宗下葬所陪的寶物也就最多,尤其是那幅出自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所書寫的《蘭亭集序》真跡,也在唐太宗的陵墓之中,因為《蘭亭集序》存世的都是臨摹作品,真跡只有唐太宗有,這個已經成為無價之寶,價值不可估量,而溫韜作為盜賊出身,根本就不認識《蘭亭集序》這種絕世書法作品,在盜出來後,無價之寶的《蘭亭集序》被丟棄,而溫韜卻看中了裝《蘭亭集序》綢緞盒子。
2、動用軍隊數量最多的盜墓。
溫韜身為節度使,手下有數萬的軍隊,溫韜盜墓就直接把自己的軍隊開進皇陵開始盜取,每次都有三到四萬人,這個規格的人數來盜墓,真是大手筆了。
3、盜取皇陵數量最多,財物最多。
唐太宗昭陵
唐朝皇陵的大多數都被溫韜所盜取,這麼多的皇陵埋藏了多少財物,全部被溫韜盜取拿來揮霍,一方面是自己揮霍,另一方面是打點上下,將寶物送給自己所依附的勢力,比如李茂貞、朱溫等,後梁滅亡後,溫韜還投靠了後唐的李存勖,並用盜取來的財物收買了李存勖的皇后劉玉娘,所以在李存勖一朝,儘管盜取了很多皇陵,乾了罪惡滔天的罪行,溫韜仍然沒有受到什麼懲罰,仍然活得好好的,也許這就是溫韜能夠歷經三朝的原因所在吧。
但是,李存勖雖然沒懲罰溫韜,但並不代表溫韜就能高枕無憂了,李存勖去世之後,後唐的第二位皇帝李嗣源就殺了溫韜,李嗣源之所以殺溫韜其原因就在於:溫韜是個盜墓賊,而且盜的還是唐朝的皇陵,李嗣源的朝代也是唐,這個溫韜盜了前唐大量的皇陵,分別就是一種對「唐」的侮辱,而且溫韜連前唐的皇陵都盜了,後唐的皇陵自然也會被他盜的,所以乾脆殺了他,就這樣,一代盜墓惡賊溫韜被殺,他的那些盜墓而來的財物也被朝廷充公。
文章來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mRYp0nQBd8y1i3sJppZ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