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路邊攤吃了口瓜,隨便說句話傳遍大江南北,今仍被人掛在嘴邊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句俗語 「王婆賣瓜,自賣自誇」或者是「老王賣瓜,自賣自誇」,其實王婆和老王是同一個人。
沒錯!王婆竟然是個男人,而且他的名字叫王坡,但因為說話總是向女人一樣婆婆媽媽,做事也是婆婆媽媽所以就有了「王婆」的稱號,是民間傳說宋朝時期的一個人物。
據說王坡的老家在西域,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和甘肅一代,家中世代以種瓜為生,所種的掛在當時被稱為胡瓜,而宋朝是個多災多難的朝代,邊境時常會發生戰亂,王坡一家人為了避難便來到了開封仍舊以賣瓜為生。
但中原的人都不認識他賣的是什麼瓜,沒有人敢買,儘管這種瓜的的甜度比蜜還甜,但沒人買也沒人知道,就像今天大多數推銷的手法一樣,王坡將瓜劈開請大家品嘗,最初的時候並沒人敢吃,後來有膽子大的吃了一口,發現這種胡瓜的是實在是甜,於是此時也就傳開了,銷量也異常火爆。
據傳宋神宗出宮巡查的時候也曾來到過王坡的攤位,宋神宗沒有見過這種瓜,但聽王坡在不斷的吆喝瓜到底有多甜心中好奇,王坡便清宋神宗試吃一下,神宗品嘗之後果然覺得甘甜無比,對王坡的掛稱讚有加,又好奇問道:「你賣的瓜這麼甜,為什麼還要這麼賣力的吆喝?」,王坡回道:「這是西域的胡瓜,中原人沒人認識,我要是不要和就沒人買了!」
宋神宗聽後非常感慨,當即誇讚道:「做生意的時候該夸的還是要夸,就像王坡一樣,又有什麼不好?」,畢竟是皇上,宋神宗的這句話很快便傳遍了大江南北直到今天仍別人掛在嘴邊。
那麼王坡所賣的胡瓜到底是什麼瓜呢?其實只要想想就能猜到是哈密瓜,然而在宋朝時期你是絕對聽不到「哈密瓜」三個字的,因為當時的哈密瓜並沒有這個名字,王坡以「胡瓜」稱呼也不是沒有道理,而胡瓜那時也並非代指哈密瓜一種,事實上早在張騫出使西域的時候便帶回了黃瓜,也被稱為「胡瓜」,後來因為五胡十六國的時候有個後趙的皇帝忌諱「胡」這個字,便將其改名為「黃瓜」。
而哈密瓜的得名乃是在清朝時期,當時哈密王曾進貢給康熙皇帝四樣東西,其中就包括哈密瓜,康熙吃後覺得非常爽口便問瓜的名字,可哈密王自己也不知道這種瓜叫什麼名字,於是此瓜產於哈密,康熙便給其取名為「哈密瓜」。
所以說「哈密瓜」的名字是康熙皇帝取的,並且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