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開風流情感史不討論,郭沫若的文學造詣到底高不高?

2020-09-24     樂樂樂開花呦

原標題:拋開風流情感史不討論,郭沫若的文學造詣到底高不高?

郭沫若是近現代文學史上的泰斗級人物,他是著名文學家、新詩的主要開創者、歷史學家,而且還是中國科學院首任院長和中科大的首任校長。可以說身份頭銜之多,耕耘領域跨度之大,近代以來十分罕見。

郭沫若

然而郭沫若有著不堪回首的感情史,一生有過三任妻子和四位情人,著名于氏姐妹花也是因為和他糾纏不清的感情史而雙雙自殺。在個人生活作風上,郭沫若被許多人認為是不折不扣的「渣男」,一直以來都飽受詬病,導致人們反而對他文學造詣討論甚少。如果不討論郭沫若的人品和風流情感史不討論,客觀的評價他的作品的話,他的文學造詣究竟如何呢?

于氏姐妹花

郭沫若的作品主要包括文學新詩和史學研究兩個方面,第一方面如果進行細分的話,又數在歷史劇和新詩兩個創作方向上成就最為豐富。如果單從看郭沫若的作品的話,可以不誇張的說,其文學造詣之高,在民國文人中是第一流的。

歷史劇和新詩

郭沫若一生所寫的歷史劇數量不是很多,但無論在其自己的全部作品中,還是在近代文壇上,都具有很高的地位。早在20世紀20年代初,郭沫若就開始創作歷史劇,1921年他發表了歷史劇《蘇武與李陵》的楔子,隨後又創作了《卓文君》和《王昭君》兩部歷史劇,不過都沒有引起轟動。

郭沫若

到了1940年前後,中華兒女深陷日軍侵略的苦難之中,中華民族進入歷史的至暗時刻,然而蔣介石卻奉行消極抗日的政策,華南、華中、華北均被日軍攻占。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郭沫若下定決心把對時代的憤怒添加到歷史劇《屈原》中去。1942年3月《屈原》被發表,4月3日在重慶上演,公演持續了17天,常常爆滿,這部與時代緊密聯繫的歷史劇成為當時現象級的作品。後來,郭沫若又陸續創作了《虎符》、《高漸離》、《孔雀膽》、《南冠草》等作品。

聞一多

但要論郭沫若成就最高的的方向,還應當是新詩。新文化運動時期,是郭沫若新詩寫作的第一個高峰期。1921年,郭沫若發表了浪漫主義詩集《女神》,一舉奠定了自己新詩開創者的地位。這部作品受到了時人極高的讚譽,聞一多曾說:

生平服膺《女神》幾乎五體投地,不僅藝術上是新的,而且精神上完全是20世紀的時代精神。

史學研究

歷史學也是郭沫若建樹很高的一個領域,他雖然從事歷史研究的時間較晚,但成果豐碩,尤其是對甲骨文的研究可以說是後來居上。1938年,郭沫若在從日本回國的前夕創作了《中國古代社會研究》,在我國開創了唯物史觀派,另外又寫出研究甲骨文的著作,一舉奠定了自己在史學界的地位。抗日戰爭期間,郭沫若寫就了《甲申三百年祭》、《青銅時代》和《十批判書》等著作。建國後,《奴隸制時代》和《管子集校》兩部著作先後問世。

魯迅

郭沫若在史學研究上成果非凡,人們將他與著名歷史專家羅雪堂、王觀堂、董彥堂並稱為"四堂"。對於郭沫若在文學史學上取得的建樹,連曾經痛罵他是「才子加流氓」的魯迅先生也不吝嗇讚美之句:"郭沫若有偉大的發現,他路子對了,值得大家師法",因此郭沫若的文學造詣還是絕對配得上他在近代史文學上的重要地位的。

文章來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j0zFvXQBLq-Ct6CZcOM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