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山海經》中越來越多的奇特生物在現實世界某個的角落找到對應,這種將《山海經》理解為「亞洲地理」或者「世界地理」的觀點也就越發吸引眼球,但陽Sir一直對此抱有強烈的懷疑態度,以「壽麻國」為例,按照《山海經》中的描述來看,它真的有可能是蘇美爾或者索馬利亞嗎?
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
(一)蘇美爾與索馬利亞
在《山海經》記載中,「壽麻」既是一個人名,又是一個部落名,也是一個方國的名稱。實際上這種情況在古代社會很常見,就像炎、黃一樣,他既是一個氏族首領的名字,也是一個族群或者方國的代名詞,因此,這裡的壽麻國也應如此,是一個名為「壽麻」的首領建立的一個古代方國。
有壽麻之國。南嶽娶州山女,名曰女虔。女虔生季格,季格生壽麻。壽麻正立無景,疾呼無向。爰有大暑,不可以往。——《大荒西經》
壽麻之國
這個國度在《山海經》中比較奇特,眾所周知在記述其他海外異國的時候,不免會有關於其國民形貌亦或風俗習慣的描述,但是這裡卻只交代了壽麻國的世系,以及四個極為有限的信息。正因為如此,對於它的地望考察才顯得如此撲朔迷離。
實際上,對於壽麻的定位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它的地理位置的確定,將直接決定著《大荒經》所描寫的地理範圍。所以,將學者的目光引向遙遠的蘇美爾與索馬利亞的,正是這四個字「正立無景」!
正立無影
所謂「正立無景」通俗點說就是,當正午的太陽照射之時,壽麻國的人是看不到自己的影子的,他們當然可不是什麼鬼魂。因為地理學的常識告訴我們,似乎只有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區,才有可能出現「正立無影」的現象吧?
正立wuyin
因此,順著這條線索出發,以名字的相似性為依據,眾多學者開始了各自精彩的論證:
郭沫若在其《駁實庵字說》中認為,壽麻應該是古代巴比倫的先祖蘇美爾(Sumer);徐南洲則認為壽麻應該是「Sumatra」的対譯,也就是如今的蘇門答臘;
蘇美爾文明
而神話學大師袁珂則認為,壽麻之國應該是現在的斯里蘭卡共和國,其地處北緯8°,正好在南北回歸線之間,正符合《山海經》中「正立無景」的描述,另外還有胡遠鵬認為壽麻應該是非洲的索馬利亞。
斯里蘭卡與索馬利亞
不可否認將壽麻國定位於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做法,但是也無須大費周章一定要和現實世界的某個國家對應起來,從其描述來看,記載的內容更像是對於山海經世界「南面方國」的一種推測和猜想,並不一定真實存在這麼一個國家。
壽麻之國
之所以說「壽麻」應該在南方,是因為有這麼幾點原因:
除了「正立無影」表明的南北回歸線方位之外;世系中提到了「南嶽」,從名稱上南嶽應該指向南方;最後就是在《呂氏春秋》中有云:「南服壽麻,北懷闒耳」,證明壽麻國應該是在南方的。
(二)壽麻之國何在?
有意思的是,除了「壽麻之國」具有這個「正立無影」的獨特屬性之外,在上古神話中還有一棵神樹同樣具備這個特徵,這就是通天建木!
建木在都廣,眾帝所自上下,日中無景,呼而無響,蓋天地之中也。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華照下地。——《淮南子·地形訓》
諸多學者認為建木所生長之地的都廣之野便是崑崙,而建木則生長於崑崙山頂,因而也可將其稱之為「天柱」,也就是眾帝上天下地的階梯通道。
建木
在之前的分析中,我們曾經以立杆測影解釋過建木,認為崑崙天柱很有可能正是日晷指針的神聖化表達,那麼以此情境去看關於「壽麻之國」的描述,就會發現兩者之間十分類似。
壽麻之國很可能代表了遠古先民認知里的「最南國度」,也即是大荒世界的南界所在。所以在這裡除了「正立無景」的特徵之外,還有「疾呼無向」、「爰有大暑、不可以往」的額外註解,正因為它處於中原世界的最南端(南北回歸線附近),所以才會如此炎熱,令世人無法逾越。
爰有大暑,不可以往
那麼,到底要向南走多麼遠,才能到達壽麻之國?
在《淮南子·天文訓》中記載了這麼一條關鍵材料,是關於測量天之高度的,給這個問題以很好的啟示:
「樹表高一丈。欲知天之高,樹表高一丈,正南北相去千里,同日度其陰。北表一尺,南表尺九寸,是南千里陰短寸。南二萬里則無景,是直日下也。」——《淮南子·天文訓》
立杆測影
「南二萬里則無景,是直日下也」,也即是說在往南走二萬里的地方樹立一根杆子的話,這根杆子的影子便會雖短到沒有,也就是說此時它處於太陽直射的正下方。這裡的「是南千里陰短寸」與《周髀算經》里所說的「千里一寸」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夏至南萬六千里,冬至南十三萬五千里,日中立竿測影,此一者,天道之數。周髀長八尺,夏至之日晷一尺六寸。——《周髀算經》
正因為「壽麻國」處於極南之地,但是先民卻沒有到達過,只是根據圭表測影這麼推算過,所以他們才會想像處於太陽直射的地方一定非常炎熱,恰好在《海外經》中就存在這麼一個國度可以與之對應,名叫「厭火國」。
厭火國
說這裡的國民「獸身黑色,生火出其口中」。他們不僅被太陽曬得黝黑如炭,甚至熱的口中噴火,極具誇張意味,但這正反映了對於南方地域的基本認知,即炎熱!
厭火國
所以,陽Sir以為讀《山海經》為什麼一定要這麼苛求呢?誠如木心所言:「神話,是大人說小孩的話,說給大人聽的。多聽,多想,人得以歸真返璞」。多聽,多想這恰恰正是最重要的。
考古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