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匈帝國為一戰以後就徹底灰飛煙滅,土耳其為何對此念念不忘

2020-09-27     樂樂樂開花呦

原標題:奧匈帝國為一戰以後就徹底灰飛煙滅,土耳其為何對此念念不忘

眾所周知,一戰爆發源於奧匈帝國的王儲費迪南大公遇刺,以費迪南夫婦大公的生命之火點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而引發世界大戰奧匈帝國在戰後卻已經不復存在了。那奧匈帝國有著怎樣的前生今世,而今天土耳其埃爾多安天天要求恢復的鄂圖曼土耳其帝國與我們要講述的奧匈帝國又是怎樣的一個國家呢。

奧匈帝國,又名雙元帝國,正式名稱為:帝國議會所代表的王國和皇室領地以及匈牙利聖史蒂芬王冠領地,是歐洲千年王族哈布斯堡王朝統治的最後一個國家。奧匈帝國是歐洲傳統的五大強國(八國聯軍之一),其國土面積之遼闊、在當時歐洲排名第二,僅次於俄羅斯帝國。而在政治,經濟,軍事各個方面都雄踞歐洲前茅,而這個強大的國家卻在立國僅僅51年之後便分崩離析。奧匈帝國顧名思義,就是奧地利和匈牙利合併而成一個國家,在1867年,奧地利皇室為了安撫不斷掀起獨立運動的匈牙利貴族,分割了一部分自主權力給予匈牙利,以換取國家穩定,自此,奧地利帝國改制,也就是二元體制,奧地利與匈牙利聯合執政的奧匈帝國正式形成。但國家分裂形勢卻沒有改變。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奧匈帝國沒有主體民族,作為國家核心階層和主導階層的德國和匈牙利人加起來也不超過總人口的一半。二元政治體制只是暫時安撫了獨立額匈牙利,卻沒照顧到其他民族的利益。就此奧匈帝國內部矛盾重重,分裂傾向十分嚴重,再加上經濟不振,奧匈帝國領導不力,整個奧匈帝國就好比作在火藥桶上。所以時常發生戰亂。少數民族掀起叛亂已經起此彼伏。奧匈帝國是多民族國家,民族構成複雜。包括奧地利人、匈牙利人、捷克人、波蘭人、克羅埃西亞人、義大利人等民族,處於核心階層的是奧地利人、匈牙利人。奧匈帝國實施雙首都,奧地利的維也納、匈牙利的布達佩斯。奧匈帝國一一切都是二元體系,也就是平衡,但是奧匈帝國越是平衡,其他少數民族越不滿。

奧匈帝國顯然沒有意識到民族矛盾的嚴重性,帝國的核心階層為了確保王朝穩定,在治理層面上,掌權的奧地利人為鞏固權力,採取了「官民分制」的措施。讓斯洛伐克人官員管理捷克人,用烏克蘭官員治理波蘭人,以防止官民形成小團體。但這種措施的最大後果,就是各個民族之間不斷積累怨氣和仇恨,將帝國推向覆滅邊緣。實際上,帝國高層也希望各個民族相互惡鬥,從中獲取利益。只要沒有威脅到王朝統治,核心階層是不會主動從根源上解決問題。而當民族暴亂威脅到國家安危的時候,帝國高層就會出妥協,退讓。就此給少數民族造成一種印象,會鬧孩子有奶吃,更讓各民族意識到,鬧分裂就有好處。如此,帝國自然長期處於崩解的威脅之中。

1868年後,二元帝國之一的匈牙利獲得了高度自治權,奧匈帝國內部分化為由原屬奧地利人統治的內萊塔尼亞和由匈牙利貴族統治的外萊塔尼亞。基於這樣的組成,帝國境內也分化為兩個政治經濟區域。此時的奧匈帝國帝國境內除了一個皇帝的和一個處理國防與外交的中央政府外,奧地利地區與匈牙利地的地方政府實際上已經掌控了一切。好比一個腦袋和兩個身體。奧匈帝國皇帝弗蘭茨·約瑟夫一世對此有一句名言:「我的帝國是一個紙房子,只要有人使勁踹上一腳,就會轟然坍塌」。在相互猜忌之下,無論奧地利和匈牙利雙方都不願中央政府掌握太大的權力。實際上就是怕自己喪失權力,奧匈帝國所屬的中央政府具有領導帝國國防,掌握外交與對外貿易的權力,兩地政府則享有在自家領地內的立法、行政,但擁有地方防衛軍的權力。對於國家的重大事務,將會由皇帝、兩地政府的首相共同決策。

這個分化核心權力的做法,使得國家決策層政令難以在各地區推行。只有在有利於自己的事情上才會同意,不利於自己時候就拚命反對,而當面臨危機時,三個政府之間扯皮和掣肘更是習以為常,他只會更會使事態加速惡化。到最後奧匈帝國的中央軍與兩地防衛軍互不統屬,軍令錯雜,甚至發生過戰時自己動手打自己的大烏龍。

19世紀末期,鄂圖曼土耳其帝國開始衰敗,此時已經崛起的俄、奧與土耳其都希望占據巴爾幹半島以奪取東地中海霸權。最終奧匈帝國取得了波赫地區的統治權,並於1908年將其吞併。波赫成為奧匈帝國的一個省,進而想占據整個塞爾維亞。但奧匈帝國的占領引發了塞爾維亞抗議和暴亂,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埋下了禍根。1914年,奧匈帝國的接班人斐迪南大公夫婦在波赫地區旅遊,塞爾維亞極端民族組織「黑影」的青年學生普林西普,在塞拉耶佛開槍正中斐迪南大公。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此拉開帷幕。

奧匈帝國有發動的理由,卻沒有開展的條件,國內的現狀根本無法發動戰爭。奧匈帝國掀起了戰爭,也為自身覆滅下了伏筆。戰爭伊始,以德意奧組成的同盟國最初還行,但隨著戰爭發展,各個方面越來越差,1915年,義大利退出並對奧宣戰,奧匈帝國迫陷入腹背受敵的狀態 ,奧匈帝國皇帝卡爾一世為了保住江山,開始與英法秘密和談,但由於不願割讓領土給義大利,(朕寧可失去江山,也不讓於義大利)導致談判破裂。奧匈帝國皇帝的投降,讓各個民族徹底失望,紛紛宣布獨立。1918年11月,內外交困的奧匈帝國按民族分裂為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十餘國。奧匈帝國覆滅。盛極一時的奧匈帝國,徹底泯滅在歷史長河之中。

在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看來,鄂圖曼土耳其帝國覆滅就是因為奧匈帝國侵占並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是,所以直到今天埃爾多安對奧匈帝國都憤恨不已。

我是清水阿嬌,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 關注和點評。

文章來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TRfmznQBeElxlkka3h1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