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半坡文化和仰韶文化都要早的大地灣文化,在甘肅何處發現的?

2020-09-25     樂樂樂開花呦

原標題:比半坡文化和仰韶文化都要早的大地灣文化,在甘肅何處發現的?

甘肅省博物館

民間曾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千年歷史看北京、三千年歷史看陝西、五千年歷史看河南、八千年歷史看甘肅。為什麼這麼說呢?

這說明甘肅有著悠久的文明古蹟。那麼這些文物古蹟在哪裡?它代表的是什麼文化?這就是在甘肅東部發現的大地灣文化。

下面,讓我們走進甘肅省博物館,來揭開這個古老文明中這層神秘的面紗。

甘肅彩陶

從目前的考古發掘實物來看,當代考古發現的大地灣遺址,就在甘肅境內。大地灣文化是我國20世紀重大考古發現之一。遺址位於秦安縣五營鄉,主要分布在渭河支流清水河南岸,總面積110萬平方米。

1978至1984年,考古人員進行了大面積的考古發掘。發現了大地灣文化、仰韶文化、常山下層文化的大量遺蹟和遺物。

從彩陶的發明,農業的肇始,到大型禮儀性建築的出現,表明甘肅東部是中華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是探索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區域。

大地灣遺址

大地灣文化是我國新石器時代目前發現的最早的遺址,它比大家所熟知的河南澠池仰韶村、陝西西安的半坡村遺址,在年代上都要早。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現彩陶的古文化之一。

看看下面這個東西,打人不?

彩陶

寬頻紋三足彩陶缽 (距今8170—7370年前)

高12厘米,口徑27.3厘米。敞口、弧壁、圜底,三錐足,夾砂紅陶。口沿外繪紅色寬頻紋,內繪一圈紅色窄線紋,下腹飾交錯繩紋。

再看看這些殘片,古人想要傳達給我們什麼樣的信息?

字符殘片

彩繪符號陶片 (距今8170—7370年前)

陶片分別長10厘米,7.8厘米和7.2厘米。在大地灣文化的一些彩陶缽上,繪著紅色的獨體符號,已發現有「」「+」「×」「‖」等十餘種,是中國文字最早的雛形。

在一期出土的陶器上,共發現了十幾種彩繪符號,這些符號比西安半坡陶器刻劃符號的時間,早了1000多年。它對研究中國古文字的發展源流有著重要的意義。

這個是古人的墓葬,這些隨葬品是否夠豐富?

墓葬

雖然考古發現了這些古人的遺蹟,但大地灣最終是緣何而消失的,目前還沒有準確的答案,專家們猜測不外乎以下幾種原因?

一、瘟疫說

在遠古的時候已經有瘟疫,那時的人們對瘟疫還沒有太多的認識,抵抗瘟疫的能力也非常有限,當瘟疫暴發後不得已就遷走了。

證據:從出土的文物上看,人們在離開它之前,並沒有把糧食、禮器、量具等重要的物品帶走,反倒像是一場突如其來災難讓它失掉原有功能和價值,人們才不得不棄它而去。

篝火

二、火災說

從一些痕跡來看,大地灣遺址很像是一個火災現場。 可能和當時對火的敬畏有關,或者是對火的信仰有關,因為燒過火以後就不再住人了,就把它廢棄了。

三、民族侵入

還有的學者堅持認為是游牧民族侵入進來,破壞了原來的農業,整個甘肅這個區域,馬家窯就發展起來了,相對大地灣的重要性就衰落下去了,隨著政治中心的轉移發生了變化,這個古老的文明就這樣消失了。

雖然大地灣最終是緣何而消失的,目前還沒有準確的答案,我想隨著大地灣考古的進一步發掘,這一結論是會找到的。

文章來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IxMxw3QBd8y1i3sJZGx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