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國祚276年,為何漢人僅有張廷玉能配享太廟,他有何過人之處

2021-03-11     樂樂樂開花呦

原標題:大清國祚276年,為何漢人僅有張廷玉能配享太廟,他有何過人之處

導語

太廟又稱為皇帝的"宗廟",國家的"大廟"是古代皇帝祭祀遠祖、近祖的地方,有時候也是國家面臨重大抉擇進行祭祀禱告的場所。太廟之內收錄著本朝皇帝的神位,從開國之初到現任皇帝的更迭,可以被認作是一個朝代的"記錄史冊"。

清代作為目前我國最後一個帝制時代,專制主義君主專制從雍正年間起到達了一個頂峰,自此再無可以威脅到君權的權臣,雍正帝儘管當政僅13年,但他對清代的影響力的確是相當不可估量的,而他的一系列發展變革對康乾盛世的持續具備至關重要的價值。

在選拔幹部上,雍正皇帝一朝就有四位寵臣,分別是李衛、田文鏡、鄂爾泰和張廷玉,這在其中李衛和張廷玉屬漢族人,而對比李衛,張廷玉的資格要更深些,他在康熙皇帝三十九年(1700年)中了舉人,此外他的老爸是大學士張英,在張廷玉通向官場的前一年,康熙皇帝將張英破格提拔到相位。

1704年,張英早已撤出官府,返回家裡休息了,康熙皇帝並接見了張廷玉,起先了解他張英在家裡過得怎樣,隨後又讓張廷玉作詩,調查其工作能力,實際上也就是給張廷玉一個機遇,張廷玉並不是個吊兒郎當,當然就把握住了機遇,當天並奉命侍值南書房,特旨帶數珠,著四品官服色。

康熙皇帝六十年,張廷玉任刑部右侍郎;雍正登基後,針對選拔幹部已有一番看法,而且他也早就留意到張廷玉,因此就要張廷玉做為了輔助他策劃軍國大政的關鍵小助手,從而還可以獲知,雍正帝很是信任張廷玉。

要論政治方式,清朝皇帝中,雍正帝上榜了,而他所器重的大臣也的確沒有錯過他的期待,1723年,張廷玉再度進到南書房企業辦公,與朱軾等一同作為諸皇上的老師傅,沒多久後張廷玉加太子太保。

太子太保有銜無職,是一種榮譽性的官職,而史稱張廷玉是貪官污吏,都沒有說明他多麼的廉潔,但能夠毫無疑問的是,張廷玉並不窮,既然並不是貪官污吏,榮譽傍身,張廷玉當然引以為豪。

此外雍正帝開設軍機處,夯實君權,其關鍵管理制度也是張廷玉策劃的,而且據史記述,張廷玉平常繕寫上諭、解決公文、跪奏談話筆錄等,都解決得井然有序,就算對準噶爾征戰告急之時,張廷玉每天可接到數百件的材料,但他也從沒耽誤或做錯了一件事情。

因而雍正帝誇讚道:「爾一日所辦,在別人十日不可以及也。」雍正十三年,雍正帝在臨死前,任職張廷玉與鄂爾泰、莊親王允祿等同於為顧命大臣,遺詔來日以張廷玉配享太廟。

但是乾隆帝不似雍正帝,乾隆帝也討厭官府中的老臣,總覺得她們「自以為是」,允祿於乾隆皇帝四年遭受理親王弘皙的拖累而被罷總兵職,鄂爾泰人死之後還被退出了賢良祠,對於張廷玉,他在官府中待得久,過得也久,與乾隆帝的空隙也是越來越大。

乾隆帝還曾商討過要奪走張廷玉的官爵,罷去他配享太廟的待遇,但張廷玉於1755年在家裡過世後,乾隆帝也是遵循了雍正帝的遺詔,張廷玉配享太廟,成清代200年唯一配享太廟的漢人重臣。

文章來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FdV7HngBDlXMa8eqvay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