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說曹操,曹操到」,其實還有下半句,但少有人提及

2023-05-21   歷史述

原標題:都知「說曹操,曹操到」,其實還有下半句,但少有人提及

《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許多朋友都對東漢末年的那段歷史感興趣,提起三國的人物,大家都有自己喜歡的人物。許多人對於曹操這個人,抱著一種欣賞的態度,雖然在《三國演義》中,作者將曹操塑造成了一個陰險狡詐的人,但人們在經過多方面了解之後也非常的佩服曹操。

有這樣一句話叫做說曹操,曹操到,那麼說曹操曹操到的下半句是什麼呢?都知道「說曹操,曹操到」,其實還有下半句,但少有人提及。

說曹操,曹操到這句話,出自《三國演義》第14回。當時董卓禍亂朝綱,他和呂布因為一些個人恩怨產生糾紛,呂布將其刺殺。董卓被刺殺之後,他麾下的西涼兵並沒有離開長安,而董卓的部下則自立為大司馬,繼續在長安城中肆意橫行,使得官員或者人民都深受其害。

人們急於找到一個真正穩定局勢的人,當時的太尉楊彪和他的朋友在仔細商量之後,向漢獻帝推薦曹操。說他是官宦世家,論軍權,他有自己的武裝力量。

如果他可以幫助漢獻帝輔佐朝政的話,國家發展會相對來說比較平穩一點。但這個建議還沒有實行的時候,董卓的部下就已經開始內鬥了。

當時的漢獻帝為了保命,只能在別人的幫助下從長安逃往洛陽。不久,董卓的部下後悔自己放走了皇帝。

大家都知道皇帝的存在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他們決定去追回漢獻帝。漢獻帝在大臣的幫助下逃到了洛陽,此時的漢獻帝急於尋找一個堅實可靠的人來守護他,這時曹操出現了。那句「說曹操,曹操到」,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但很少有人能知道,其實「說曹操,曹操到」還有下半句,這下半句的典故也來自於《三國》,是曹操和呂布的事情。

呂布和曹操軍隊正面起了衝突,呂布占了上風。他看見了曹操,但他並不認識曹操,便問曹操:曹操何在?曹操當然不會暴露自己,他隨便指了一個人,說那人是曹操。呂布便奔向曹操指的方向,而曹操此時立馬逃走了。

所以才有了諺語:方說曹操,曹操就到。當面錯過,豈不好笑。

在三國中,許多人喜歡忠誠的關羽或者足智多謀的諸葛亮,但有些人也很欣賞曹操,認為曹操是一代梟雄。

其實曹操早在年少的時候,便展露出了自己與眾不同的天賦。早年他就非常擅長研究兵法,研究各種謀略,從小他就展示了自己與眾不同的一面,並且當時有人稱他為亂世奸雄。

對一個人來說,別人說你奸詐,你可能會生氣,但曹操並不認為對方冒犯了自己,反而非常滿意這個答案。後來他更加喜歡和那些名士結交,欣賞那些有才的人。

曹操真正開始他的仕途之路,是在他20歲的時候。後來他誅殺袁紹,挾天子以令諸侯,他做了很多事情,有些人稱讚有些人反對,但無論如何,曹操野心是無限的,他一點點擴張,一點點吞併,形成了自己的勢力。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曹操忘恩負義,因為多疑殺了自己的恩人,然後說出寧叫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這樣的名言。

曹操作為一個成大事者,有這樣的心思,有這樣的謀略,我們不能對他只有負面的評價,應該從多方面去看待他。

大家在看《三國演義》的時候,可能會先入為主地受到作者的影響,從而產生劉備所建立的政權是正統這樣的想法。

其實三國的政權上來說是平等的,沒有誰是正統,誰是不是正統之分。只不過因為作者的一些筆觸,使得我們開始下意識地認為劉備的政權是正宗的。

歷史上,很多人對曹操都有著不低的評價,如今隨著考古以及歷史研究工作的發展,人們對曹操的評價也在慢慢地多元化。

大家在觀看相關影片的時候,可以仔細思考一下曹操此人的作為,不要因為他去問一些可能對我們來說是難以接受的事情,便對這個人予以指責。

關於三國的故事實在是太多太多,有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有長坂坡之戰,有火燒赤壁等等。這些膾炙人口的故事,對於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等等造成了深遠的影響,而大家在不同年齡段讀三國,也許也會有不同的體會。希望大家對於曹操的評價其實也可以更加多元化一些。

參考資料:《短歌行》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風蕭品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