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加利亞學者:一面對抗中國,一面需要中國,西方陷入自相矛盾

2024-06-29     國際在線

導讀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70年來,超越了社會體系和意識形態的區別,成為調節國與國關係的重要原則。儘管當前美西方國家政府對中國採取孤立和打壓策略,但大多數民眾支持與中國進行理性、建設性的對話和全面發展關係。這種意識形態對抗與經濟利益訴求之間的矛盾令西方國家陷入割裂。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的新型國際關係是當今世界所需要。

本文為中國觀察智庫獨家約稿,轉載請註明來源: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

今年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70周年。在這70年的漫長歲月里,儘管國際形勢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重要性依然如故,無論如何強調都不為過。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指的是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它由時任中國總理周恩來首次作為處理國際關係的準則提出。它不僅是中國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石,也是調整國家關係的寶貴準則,其影響力超越了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差異。

1955年,在印尼萬隆舉行的亞非會議上,與會各國共同發表了指導國際關係的十項原則,其中囊括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此後,隨著第三世界國家尋求更加公平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得到了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廣泛認可和採納,其全球影響力日益擴大。

然而,今天我們目睹的是一場全球較量,不僅是意識形態的對立,也是心理戰,其激烈程度可與昔日東西方的冷戰相提並論。不僅如此,某些勢力,特別是那些企圖削弱中國國際影響力的國家,正蓄意拉下一張新的「鐵幕」。中國的經濟成就、繁榮景象、成功的發展模式,以及在應對新時代挑戰中的卓越表現,讓它成為了西方國家眼中的「假想敵」。

儘管冷戰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正式落幕,但我們今天還能看到一些國家正千方百計地試圖孤立中國,其中既有冷戰時期的一些舊手段,也有不少新招數。

不幸的是,我們目前面對的形勢,其背後並非一個短暫的歷史框架,而是美國和北約採取的一項長期戰略,暗藏著巨大風險。世界將目睹一場前所未有的地緣政治、意識形態和地緣經濟對抗,甚至有可能將走向自我毀滅的邊緣。巨量的資源和力量被投入這場「新冷戰」中,再加上軍事對抗和心理戰,全球熱核戰爭隨時都有可能爆發。

說到中國,就不能不說它的科技潛力——在數字時代,中國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所以說,任何試圖將中國排除在這些領域之外的行為,都不利於世界穩定。

現代世界基本上遵循著文明發展的規律,只有沿著和平發展和國際化發展的方向前進,才能迎來繁榮。這一進程始於經濟層面,逐漸滲透至精神領域,並最終擴展至政治對話的範疇。這樣的政治對話應是友好而理智的,具有團結全人類的力量,旨在建設而非破壞。

另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儘管西方對中國採取了種種心理戰術,但這些國家的大多數民眾仍然傾向於支持同中國進行理性、建設性的對話,全面發展對華關係。

因此我們就看到了這樣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儘管由美國及其一眾西歐「小弟」們組成的帝國主義集團不遺餘力地推行對華打壓的政策,但商界人士卻並不買帳,這表明政治立場與經濟利益之間存在分歧。

儘管有人呼籲美國公司停止在華投資,或切斷與中國的經濟合作,但沒有任何一家正經公司聽從這樣的「建議」,向政治壓力低頭。西方國家一邊在軍事政治方面對抗中國,一邊在經濟利益上依靠中國,這種自相矛盾已經成為一種不穩定的社會政治因素,在這些國家留下了深深的裂痕。

在推動建立全球日益需要的新型社會關係的進程中,中國因素雖然沒有出現在明面上,但卻實際發揮了重要作用。這就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現實意義。

文章來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6304f1df5257934bf5b233203d4627e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