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6年4月,由於天京戰事吃緊,楊秀清將石達開從江西前線調回,讓其配合燕王秦日綱、陳玉成、李秀成等攻擊向榮、張國梁軍團,摧毀「江南大營」,解除了長達三年之久的天京之圍,天國達到軍事上全盛時期。此時,外國觀察家認為太平軍會再次進行北伐,一舉推翻清王朝,實現「驅逐韃虜,恢復中華」之夙願。可惜,同年9月,天京事變爆發,太平天國領導集團為權力而自相殘殺,兩萬餘精銳死亡,天國元氣大傷,清王朝躲過一劫。
今天,許多人都說,「天京事變」是天王洪秀全借刀殺人,利用實力派消滅實力派,從而實現大權獨攬。事實證明,洪秀全確實消滅了各大實力派,僅存的獨苗翼王石達開也被迫外出單幹,天王理論上實現了大權獨攬。
恰好在「天京事變」之時,英法兩國不斷挑釁大清,想擴大侵略權益,最終挑起第二次鴉片戰爭。此時,太平軍已經元氣大傷,自顧不暇,壓根就沒有能力再次進行北伐,清王朝因此而得以避免兩線作戰,最後捲土重來,撲滅了太平天國,延長了近50年國祚,也算是人生贏家。
其實,若是從長遠看,洪秀全、清王朝都不是人生贏家,而是輸家,真正的贏家則是另有其人。一起看看。先看洪秀全為何是輸家
按照馮雲山設計的「軍師負責制」政體,天王是國家虛位元首,臨朝不理政,上帝次子洪秀全沒有實際權力,大權掌握在「軍師」手中,其實是掌握在東王楊秀清之手。此外,太平天國分封諸侯時,搞「實封」,東、西、南、北、翼、燕等諸侯王均有自己的領地和一套行政機構。可以說,洪秀全就是光杆司令,要權沒權,要兵沒兵。「天京事變」時,東王、北王、燕王在窩裡斗死了,翼王則被迫外出單幹,洪秀全趁此機會插自己的家族、親戚等充任官職,算是掌握了行政大權。但是,洪秀全依然是人生輸家,因為拜上帝教信仰已經崩潰,集團內部各將領鬥志全無,就算自己掌握了大權,天國依然滅亡。1864年6月,洪秀全在絕望中死去,後則被挫骨揚灰。
再看清王朝為何是輸家
天京事變爆發後,民間有傳言,「天父殺天兄,天下依舊姓咸豐」,說的是太平天國因自相殘殺而走向衰落,最終被大清王朝撲滅,咸豐皇帝無疑是這場事變中的最大贏家,因為他保住了祖宗的江山。其實,事實並非如此,清王朝也是典型的輸家,只是表面上看不出來而已。因為天京事變,清王朝暫時躲過一場災難,這也是事實,不容否認。但是,清朝八旗、綠營兩支正規軍依然毫無戰鬥力,再次組建起來的「江北大營」、「江南大營」還是被摧毀。為了撲滅天國,清朝只好將希望寄托在曾國藩湘軍等地方武裝上,最終導致地方勢力坐大,中央政府權威下降。1900年,慈禧下詔各總督率兵「勤王」一起抗擊八國聯軍,誰知兩江總督劉坤一他們居然抗旨不尊,還跟列強來個「東南互保」,互不侵犯。
從上述可知,洪秀全、清王朝都不是這場事變的贏家。那麼,誰才是贏家呢?主要是兩個,一是曾國藩等地方實力派,二是西方列強。
先看曾國藩等地方實力派贏在哪裡
自從洪秀全、楊秀清發動金田起義以來,八旗、綠營就毫無招架之力,一路看著太平軍打到南京,實在太丟人了。為此,咸豐皇帝只好讓曾國藩他們興辦團練武裝,一起絞殺太平天國。但是,咸豐也只是想讓曾國藩當炮灰,壓根沒打算重用他,連個湖北巡撫都不捨得給。1856年4月,湘軍在樟樹戰敗,曾國藩被圍困在南昌孤城,差點就被石達開活捉;湘軍創始人和靈魂性人物羅澤南在武昌城下被擊斃,胡林翼也曾一度被逼進絕境。但是,「天京事變」爆發,太平軍從前線撤軍回京參加內鬥,湘軍躲過災難性之一劫。1864年7月,湘軍攻破天京,撲滅了太平天國,成為再造大清之功臣。此外,湘系、淮系集團趁機崛起,霸占各地總督、巡撫等要職,實際上控制了大清政局。
再看西方列強贏在哪裡
在中國近代歷史上,太平天國雖然有許多落後因素,但他們敢於反對西方列強侵略,勇於維護國家主權之精神還是值得肯定。定都天京後,洪秀全、楊秀清、韋昌輝、石達開、羅大綱等在和英國駐香港總督文瀚會晤時,主張雙方應該進行平等的外交、商貿往來,不承認不平等條約,更不允許在天國境內販賣鴉片,否則按照天條從重處理,甚至殺頭。試想,若是沒「天京事變」,太平天國在楊秀清的指揮下最終撲滅清朝,列強還能在中國攫取權益嗎?要知道,1856年時,太平天國是最有希望取代清朝的。此外,楊秀清雖然常玩「天父下凡」,但他內心是不信這一套的,他信奉的還是儒家思想。例如,楊秀清反對洪秀全破壞中華文化,反對利用基督教修改四書五經,甚至不惜以「天父下凡」來迫使天王洪秀全就範。所以,太平天國奪取全國政權後,自然會有辦法扔掉「拜上帝教」,重新拾起儒家思想,爭取士大夫群體擁戴,鞏固政權。
綜上所述,在「天京事變」這場權力角逐中,洪秀全不是贏家,對手清王朝也不是贏家,真正的贏家是曾國藩等地方實力派和西方列強。當然,列強是最大的贏家,因為他們可以勾結腐朽的清王朝,攫取更多權益。各位說呢。
本文由「縱橫國史」原創,歡迎關注,帶你漲知識。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