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群雄並起,趁著黃巾軍之亂各地的封疆大吏都有了擴充地盤的打算,就算是一些出身並不高貴的鄉紳人家都有了逐鹿天下的意思,而劉備和他的兩位結義兄弟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們也想在亂世之中建立自己的一番偉業。
雖然他們的理想很豐滿,但是現實卻很骨感,兄弟三人奮鬥了好幾年都只能在縣令級別徘徊,無法完成當初預計的大業,這讓劉備十分的焦灼,於是就想著騙曹操五萬人馬然後去發展自己的勢力。
結果沒想到這一戰不僅沒有沾到任何便宜,而且自己的二弟還被曹操圍困在了土山上,連同自己的兩個妻子一同被困,這時候仰慕關羽忠義的曹操開始招降他,為了保護兩位嫂夫人,關羽只能選擇降漢不降曹,歸順了當時被曹操控制的大漢朝廷。
當時曹操跟袁紹之間的大戰一觸即發,正是用人之際,所以他在招降了關羽之後一直對他待遇豐厚,關羽對此也十分的感激,想要報答曹操的恩情,於是就有了後來的斬顏良誅文丑,幫助曹操解決了敵方的兩員大將。
曹操自然欣喜異常,上報天子封關羽為漢壽亭侯,後來關羽得知劉備的下落之後,封金掛印將曹操所有的賞賜都留下來然後去尋找劉備,關羽這樣的選擇已經相當於辭官,那麼為什麼當時的人和後世還喜歡稱呼他為漢壽亭侯呢?
首先就是漢壽亭侯是大漢天子封下來的正統封號,雖然說只是個亭侯不是什麼大官,但是畢竟是正統的封號,跟後來劉備稱帝後封他的前將軍要威武多了,關羽跟人打仗的時候總不能介紹自己是五虎上將吧。
而且關羽本身就很不滿意自己跟黃忠並列為虎將,對於馬超也頗有微詞,所以他一般上陣都不會表明自己的前將軍身份,而是立了一根旗子上面寫著漢壽亭侯。一是表明自己的正統身份,給對方心理壓力,第二就是展現自己的功績。
其次就是因為漢壽亭侯是關羽最高的封號,雖然關羽死後也有諡號,但是劉禪對關羽的諡號並不友善,所以後世提起關羽都以最出名的稱號來追念,就像諸葛亮的稱號臥龍一樣,關羽也被冠以漢壽亭侯的稱號。
關羽雖然一開始的時候想要辭掉這個封號,但是後來發現這個封號還是挺有用的,所以就將這個封號給沿用下來了,封金掛印只是一種態度,並不是說他跟之前的爵位就一刀兩斷了,畢竟爵位是皇帝給的而不是曹操。
就算是劉備和孫權這樣的大人物,都需要向朝廷請賜封號和爵位,就像赤壁之戰結束後,劉備就上表請奏要朝廷封劉表的長子劉琦為荊州牧,然而當時審批這件事的人基本上就是曹操的手下,所以就算是劉備都要有求於曹操,那麼關羽又何必拘泥於身份而不用漢壽亭侯的稱號呢?所以不僅關羽用了這個稱號,而且後世對他的悼念用的大都也是這個稱號,直到後來關羽被追封為「武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