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起於布衣,少小時為一佃戶之子,朝不保夕,後來又當和尚到處流浪。雖然他幼時名為朱重八,意為其父母的第八個兒子,兄弟姐妹甚多,但是在元末這種天災人禍不斷的戰亂時期,很多親人都或死或亡,無法尋找,後來尋找到的也就朱文正父子、李文忠母子等少數家人。而他家本為佃戶,無甚宗族。為了繁衍後代,擴建皇族,繼承、拱衛大明王朝,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後,在馬皇后外又娶了很多妃子。除此之外,為了籠絡蒙古等勢力或者功臣等政治原因,也增加很多嬪妃。而這也導致朱元璋子孫眾多。
明太祖像
按照《明史》記載,朱元璋一生中共有二十六個兒子,分別為:
懿文太子外朱標、燕王后來的永樂皇帝朱棣、秦愍王朱樉、晉恭王朱棡、周定王朱橚、楚昭王朱楨、齊王朱榑、潭王朱梓、趙王朱杞、魚荒王朱檀、蜀獻王朱棒、湘獻王朱柏、代簡王朱桂、肅莊王朱楧、遼簡王朱植、慶靖王朱、寧獻王朱權、岷莊王朱楩、谷王朱橞、韓憲王朱松、沈簡王朱模、安惠王朱楹、唐定王朱桱、郢靖王朱棟、伊厲王朱。還有一皇子朱楠未封國。
《明史》中的諸王世表(明太祖系)
在整個明朝,朱元璋的子孫是最多的,其後代子孫一個比一個少,甚至有的沒有子嗣。
懿文太子朱標有建文帝朱允炆、吳王允熥、衡王朱允熞、徐王允熙四個兒子。
明成祖有四個兒子,洪熙皇帝朱高熾、漢王朱高煦、趙王朱高燧,還有一未封之王朱高爔。
明英宗有九子。憲宗朱見深外,庶三子,朱見湜,未封而殤。其得封者七王:德莊王見潾、許悼王朱見淳、秀懷王朱見澍、崇簡王見澤、吉簡王諸見浚、忻穆王朱見治、徽莊王朱見沛。
明憲宗有十四子。孝宗朱佑樘外,悼恭太子及他皇子俱未命名而殤。其得封者十王:興獻王朱祐杬、岐惠王朱祐棆、益端王朱祐檳、衡恭王朱祐楎、雍靖王祐橒、壽定王朱祐榰、汝安王朱祐梈、涇簡王朱祐橓、榮莊王朱祐樞、申懿王朱祐楷。
明孝宗一子,武宗皇帝朱厚照。明武宗直接沒有兒子。
明世宗有八子。穆宗朱載垕外,哀沖、莊敬二太子及他皇子俱殤。其得封者一王曰景恭王朱載圳。
明穆宗有四子。神宗朱翊鈞外,憲懷太子及他皇子殤。其得封者一王曰潞簡王朱翊鏐。
明神宗有八子。光宗朱常洛外,三子未封。封王者四人:福恭王朱常洵、瑞王朱常浩、惠王朱常潤、桂端王朱常瀛。
崇禎皇帝有七子。獻愍太子朱慈烺、嫡第二子、庶第五子、第六子、第七子俱殤。封有二王:定哀王朱慈炯、永悼王朱慈炤。
崇禎皇帝所葬思陵
朱元璋為自己的後代取了二十世的字輩,二十世後再由後人起,希望明朝能夠長久,後世子孫繁衍不絕,但是現實卻很殘酷,明朝從朱元璋算起九世即亡。不過其後代子孫卻並未斷絕,至清朝雍正時對其後代子孫進行了分封,以看護陵寢,其後代也一直有延存。這也是朱元璋在明初時注重繁衍後代帶來的積極影響。
雖然皇室一脈人丁稀少了,但是還有很多藩王的支脈。尤其在明朝中後期,藩王繁衍眾多,導致藩王俸祿成為明朝財政的巨大負擔。朝廷不得不採取一些措施來減少相關開支,或者增加國庫收入,像張居正一條鞭法的賦役制度改革。另外,藩王的眾多也導致土地的兼并,越來越多的土地、財富集中在藩王手中,百姓喪失土地的現象也越來越多,像明末的很多農民起義都會對先藩王動手。這樣的負面效果應該也是朱元璋未曾想到的。